首页 - 相关知识
西南部

  西南文化的中心在犹他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和科罗拉多州相交的"四角"地区,是一个干旱地区。当代普韦布洛人和欧德海姆人的直系祖先以农耕为生,纳瓦霍人和阿帕奇人的直系祖先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生。

   陶器是西南部最持久的艺术形式之一,"卡奇纳"在普韦布洛人的典礼中举足轻重,编织是纳瓦霍人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篮筐则成为阿帕奇人和欧德海姆人的主导艺术形式。1880年铁路贯通西南,促进了西南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陶器、篮筐、纺织品和首饰市场的蓬勃发展。今天,西南地区被认为是当代北美原住民艺术的核心区。

西南部风景


西南莫萨


德尔村

   极少迁徙的农业部族如赫比、尊尼、亚齐和尤玛种植玉米,豆类和南瓜等作物。大部分都永久定居在由石头或是土坯造成的布洛中。这些布洛是一种类似公寓的多层建筑。很多村子的中心都有大型的祭祀用坑屋,也称做奇瓦。其他西南民族,比如纳瓦加和阿帕奇,相对而言更像游牧民族。他们靠打猎、采集和袭击那些定居的邻居以便获得粮食而生。因为这些部族经常到处移动,他们的房子也不像布洛那样适合永居。纳瓦加人标志性的东朝向圆屋叫做赫甘,是用泥巴和树皮搭建的。

   原住民在陶器、篮筐、纺织品和首饰等工艺品上遥遥领先,西南地区被认为是当代北美原住民艺术的核心区。

西南部印第安人的儿童背袋。背袋上部的遮阳圈可以防止孩子被阳光晒伤。


纳瓦霍人的泥盖小屋

   一、西南部印第安人

   西南部印第安人(Southwest Indian)又叫美洲印第安人,指居住在现今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西北部的土著居民:主要包括4部分:

   1、尤马诸部落

   包括尤马人(Yuma)、莫哈维人(Mohave)、哈瓦苏帕人(Havasupai)、瓦拉帕人(Hualapai)、科科帕人(Cocopa)、马里科帕人(Maricopa)、亚瓦帕人(Yavapai);


尤马人

   2、普韦布洛印第安人

   包括霍皮人(Hopi)、哈诺人(Hano)、祖尼人(Zuni)、阿科马人(Acoma)、拉古纳人(Laguna)、黑米斯人(Jemez)、圣安纳人(Santa Ana)、基亚人(Zia)、科奇蒂人(Cochiti)、圣多明各人(Santo Domingo)、圣费利佩人(San Felipe)、圣胡安人(San Juan)、圣克拉拉人(Santa Clara)、圣伊尔德丰索人(San Ildefonso)、南贝人(Nambe)、特苏克人(Tesuque)、陶斯人(Taos)、皮库里斯人(Picuris)、伊兹雷达人(Isleta)、桑迪亚人(Sandia)。

霍皮人


未婚霍皮女性的传统发型


陶斯人


爬上梯子才能进入祖尼人的家中

   3、纳瓦霍人和阿帕切人

纳瓦霍人


阿帕切人

   二、西南艺术

   西南部的传统文化艺术反映周边自然环境,也反映外来影响。西南部是个干旱地区,因此史前陶器上的纹饰常是关于水以及鸟类和羽毛的。人们认为鸟类可以把人类祈雨的愿望带到天国。在西南部,陶器是最持久的艺术形式之一。各地区根据黏土的类型、器皿的形状和绘制的图案,开发形成自己特定的风格。传统上,陶器既在日常活动中使用,也在仪式活动中使用。粮食作物之外,普韦布洛人还种植棉花,织成毯子和其他服装。纳瓦霍人的编织技术很可能最早是跟普韦布洛人学的,或许已成为其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传统。

仪式中盛装的纳瓦霍人


纳瓦霍女人编织


普韦布洛的陶器

   三、习俗

   1、从响板到"卡奇纳","神灵"无处不在

   宗教生活是北美原住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许多与宗教生活有关的遗物,折射出原住民与自然和周遭环境的紧密联系,以及在他们心目中人类所扮演的角色与神灵世界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响板是西北沿海地区许多部落的传统艺术形式。它被广泛地应用于萨满教仪式,同时也作为威望象征由氏族首领佩戴。乌鸦响板通常在正面雕刻钩形鼻的雕或鹰,顶部置一乌鸦,另一面则是人物和青蛙摸舌的形象。

乌鸦响板


虎鲸形响板

  霍皮人的"卡奇纳"仪式是一种复杂神圣的宗教活动,他们认为,每半年,超自然的神灵,就是人们所知的卡奇纳,会从神山顶部其神圣的家园降临到仪式中,充当霍皮人和神灵之间的媒介,把霍皮人的祈祷带到天堂,再从天堂把雨水和丰收的庄稼的祝福以及如何生活才能使社区保持和谐与平衡的训诫带给霍皮人。卡奇纳仪式中主要是歌唱和跳群舞,男人们头戴面具、身着特定服饰,涂上各样彩绘,扮成卡奇纳神灵。在仪式中,糖果、食物和卡奇纳雕像等礼物会送给孩子们和年轻人。这些雕像用棉白杨根雕成后涂上彩绘。人们把这些雕像当成宝贝,并作为传家宝留存。

卡奇纳雕像


卡奇纳木偶


卡奇纳雕像

   2、传说

   战神兼文化英雄阿黑尤特(Ahaiyute)从地下世界(大地母亲的子宫)把人的祖先带到地面。阿黑尤特带着人们迁徙,寻找世界的中央。在一个地方,阿黑尤特遇见一只水蝽。水蝽面向东方坐下,向左右伸出手臂,右手臂伸不直。他面向北方坐下,向两边伸出手臂,两边一样长,两只手都摸到了地平线。水蝽和阿黑尤特往北方走了一段路。水蝽再坐下,向所有方向伸出手臂,每边都是一样长。他说:"这儿就是中央"。于是,阿黑尤特叫祖尼人的祖先们来这里住下。

   四、考古遗址

   1、梅萨贝尔德的悬崖居所(梅萨维德遗址)

   梅萨维德悬崖遗址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南部的沙漠和多峡谷的岩石地带,海拔2600米,是建于6世纪-12世纪的阿纳萨齐印第安人居住地。这里有3800多处遗迹,其中600多处属于圣胡安盆地的阿纳萨齐文化,包括平原村庄和悬崖房屋。悬崖房屋是用石头在悬崖凹进的地方垒砌起来的,共有200多座,其中悬崖宫殿最为壮观。

梅萨维德遗址


梅萨维德遗址


梅萨维德遗址


梅萨维德遗址局部


梅萨维德遗址局部


梅萨维德遗址出土器物

   2、查科峡谷的普韦布洛博尼图(查科峡谷国家遗迹)

   查科大峡谷位于美国新墨西哥西北的纳瓦约印第安人保留地。查科文化中最大的建筑遗址是位于峡谷西北部的普韦布洛伯尼托,这一西班牙语名称意为"美丽的城镇",它是查科文化巅峰的象征,无声而有力地述说着这一文化曾经的辉煌。普韦布洛伯尼托始建于9世纪中期,在此后的300年间经过数次扩建。整座建筑坐北朝南,呈一巨大的"D"字形,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共有近700间房屋、32个地穴和3个大地穴。北面的外墙虽然只存残迹,但这相当于4层楼高的外墙依旧震撼人心。墙体由大大小小的石块和石板砌成,看似凌乱,其实却颇有章法:较薄的石板被灵活地填充在较大的石块间,使得石块基本都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门则修葺得极为规整,门框上部由原木横搭而成,其上又能继续堆砌石料;墙体下部最厚,往上逐渐收窄。查科人的娴熟建筑技法令人惊叹。

查科大峡谷


查科峡谷卡萨林克纳达神庙——世界十大古天文台奇景


遗址一景


大地穴

 

 

返回主站 | 联系我们 | 全文检索 | 免责声明 | 湘ICP备14005632号  版权所有© 湖南省博物馆
主办单位:湖南省博物馆, 美国宝尔博物馆 ,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
开放时间 2015年3月28日-2015年5月27日 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10:00-16:00
展览地点
: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五楼展厅(长沙市开福区湘江北路与创远路交汇处湘江壹号)
公交线路:可乘坐128、801路公交车,在【兴联学校】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