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文化区大体上就是今天的加州范围,位于内华达山脉西边,部分与今天的墨西哥接壤。这是一个资源丰富、文化多样的区域,比北美任何一个地区的人口都要稠密,语言种类也格外丰富。
加州地区的大部分原住民群落随季节迁徙,以采集和狩猎为生,海边的原住民则采集贝类和捕鱼。各族群之间贸易往来频繁,主要是沿海和内陆之间交换食物和原材料,如蚌壳和黑曜石。加工精细的石器是其传统艺术形式的重要体现,实用物品被赋予审美意识,物品的艺术表现力远远超出其实际用途。篮编是加州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一些族群用羽毛和珠子装饰表面,创造出抢眼的视觉效应。
一、加利福尼亚印第安人
欧洲人到来以前,温和好客的加利福尼亚文化区的人口多过任何一个区,16世纪中期统计有30万人。这里的文化也更多样化。加利福尼亚印第安人是一个有共同语言、社会及文化传统的民族。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争端较少,创造了发达的文化,为其他渔、猎、采集民族所罕见。
原住民分布图
原住民莫萨莫哈维
欧洲人与原住民的互动
原住民
1、社会风俗
婚姻由家庭安排,以维系各家庭间经济及社会的纽带。彩礼多于陪嫁,多数女人从夫居。实行转房婚及填房婚制,酋长及巫医等可以多妻。酋长世袭,其职责为维持政治安定,指导经济活动,分配收益,保存应急物资,也是主要决策人。酋长之下设一议事会,由各族长、司礼、巫医等人组成。有些地区酋长兼管宗教及祭器。教育以长诲幼,以讲述有教益的故事为主要方式,过渡礼仪之后,受教者获得新的社会地位。女孩初经视为危险期,由老妇照料,教以成人之责;男孩冠仪,教以治事之道,并预示其未来宗教、经济及政治上的前途。
2、生产生活
在生产活动中,男子渔、猎,女子采集,老者制造生产工具,青年从事生产劳动。食物以贝类、深海鱼类、海鲫、橡实、猎物、水禽、矮松子为主,另有少数农产品。交通工具有木筏及独木舟。食物贮藏有干藏、密封及沥滤等法;研磨工具亦属常见。产权方面,氏族或村社拥有土地,个人或家族拥有某一渔、猎、采集区的垄断特权,个人器物可由自制、继承、购买或馈赠等方式获得。食物或粮食在亲族或集市之间互易,多数居民集团中有行商,视贝壳为货币。
派尤特女人在搜集种子
3、宗教文化
宗教组织与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组织密切相关,巫医可通神,巫术常用来呼风唤雨,提高产量,预言未来。口头文学为主要艺术形式,其内容多为创世故事或史诗;也有吟诵相间的诗歌故事,叙述战争、回忆往事、表示爱情,长者可达数日,歌时伴以鼓、哨。观赏艺术有日用器物装饰;岩画、石刻多为宗教、狩猎题材;编筐、制陶、头饰、羽衣,均极精美。纹身之习十分流行。
帕帕够人在编篮筐
肖松尼人在牛皮上遗留下来的画作。这幅牛皮画形象地描述了捕猎野牛和跳野牛舞的情景。
4、住房特色
加利福尼亚印第安人的住房形式多种多样,有木结构住房(加州北部)、泥墁房(各个地区)、半地下居室(萨克拉门托地区),有的在灌木丛中(沙漠地区),有的在茅棕下(加州南部)。社区公房及礼仪会所遍及全境,常能容纳数百人。此外,上述一般住房大都是长宽约为2米的居室,另有公寓和套房,面积大些,可供数家共住。
汤哇奇的重现
二、印第安人岩画
岩画是人类原始时代自我表达的艺术形式。印第安人岩画文化艺术相当发达,加利福尼亚印第安人岩画是其中的代表,这一地域存在着近2000处崖壁画。崖壁画在一些地方很普遍,而那些不大普遍的小圆穴,或称杯状穴,却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在岩石表面上形成浅浅的凹穴,有时排列成行,有时则是可以辨认的图案。维特勒(Whitley )1992年出版的著作,对崖壁画与岩刻有过详细的描述,他认为加利福尼亚历史时期的岩画产生的背景,是人们对梦境和神志昏迷的探索,是一种对改变知觉状态的体验;并企图通过神力或梦境的帮助,去获得一种超自然的力量。
岩画的创作,是在作者经历过这种神志昏迷之后,用形象来表现梦境的状态,体现作者梦境中的心情,而忽略对梦境中所有细节的记忆。虽然这种梦境的经验具有各种各样的个人性质,但在特定的地区,当地的文化背景必然会影响到寻梦者,因此,在岩画的创作中就会出现种种密集的主题和内容。
印第安先人所居住的窑洞的崖壁画
加利福尼亚州比萨堡古印第安人的岩画
岩画局部
主办单位:湖南省博物馆, 美国宝尔博物馆 ,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
开放时间: 2015年3月28日-2015年5月27日 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10:00-16:00
展览地点: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五楼展厅(长沙市开福区湘江北路与创远路交汇处湘江壹号)
公交线路:可乘坐128、801路公交车,在【兴联学校】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