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地区自北边的加拿大一直延伸到南边的墨西哥,西以落基山为界,东抵密西西比河的森林谷地。干旱的环境容易出现极端天气,夏天很热,冬天很冷。至少一万年前,大平原已成为原住民的家乡,人们随着大的兽群到处游牧。野牛肉是食物来源,动物的各个部位用来制造服饰、工具和各种用具。在树木稀少的地方人们用动物的粪便做燃料。
过着游牧生活的原住民总是跟着兽群的足迹。他们用水牛皮围裹锥形木框架,制成他们的"家"。因为游牧,平原印第安人在审美情趣方面特别钟情于美丽的可移动物品。这一点尤其体现在用豪猪刺工艺和珠饰工艺装点服饰以及其他各种个人饰品上。
插图1:大平原
插图2:大平原
野牛
野牛可以用于制作很多物品,如牛皮软帽、折叠的皮口袋、刮刀、牛皮鞋、腰带和锤头(左起)
一、大平原的居民
虽然物产丰富,但大平原地区在史前人烟稀少。有一些族群住在固定的村落中,在肥沃的河床地带农耕。其他一些部落群体徒步跟随野牛群,过着游牧生活。随着马匹的引进,平原人的文化生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18世纪后半期,马和枪支随处可见,这让人们很容易找到野牛群,成为更加高产的猎人。一些先前住在村落里的人开始把重点转移到狩猎上,而那些曾经住在平原边上的人,如苏族人和夏安族人,彻底搬进平原,迅速形成一种骑马的生活方式。
大平原是美国野牛和美国原住民(黑脚族、克劳族、苏族、夏安族、阿拉帕荷族以及卡曼其族等)构成的大平原文化的地盘。大平原东部的部族居住在半固定的村庄内,包括阿里卡拉族、曼丹族、波尼族、威奇塔族等。
克劳族
两名骑马的平原印第安人
1、定居的居民——曼丹族
曼丹人在语言上与温内巴戈人(Winnebago)相近,有一种传说认为他们一度住在更东面的地区。曼丹文化是平原文化中最丰富的文化之一。19世纪时,曼丹人住圆顶土房,聚成村落,围以栅栏。种植玉米、豆类、南瓜及向日葵,从事季节性的野牛猎捕活动,还制陶、编筐。宗教仪式颇为繁缛,其中太阳舞及奥基帕(Okipa)节最重要,奥基帕节历时4日,往往需经长期准备。
曼丹人村庄由12∼100间住房组成,有3位首领:一位负责指挥战争,一位负责平时事务,另一名是村长。他们的社会组织有按年龄分类的各种武士会,其成员资格由购买获得。另有社交性的、巫医性的及妇女性的各种会社。曼丹艺术家们在水牛皮长袍上绘画,歌颂全部落的或个人的英雄功绩。
曼丹部落
曼丹人
曼丹人在屋内
曼丹人使用狗拉雪橇
2、狩猎民族——苏族
苏族人生活在美国西部的大平原区,主要靠狩猎维生。他们最喜欢的猎物是美洲野牛和水牛,因为除了可食用外,牛皮还能用来制成衣物和搭建窝棚。随着马匹引入大平原,苏族(主要是拉科塔人)迅速适应了马背上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方式一夜间彻底改变。苏族人的骑术非常高超,以能边骑马快速奔驰,边准确射箭和开枪而闻名。他们也精通繁衍马匹,拥有许多良种马匹。马匹被视为珍贵资产,有的战士甚至畜养了上百匹马。而且马匹不只能用来打仗,还可当作交易的货币。苏族人没有马镫,但丝毫不影响他们高超的骑术和精准的骑射,加之又得到了一部分火器(包括当时非常先进的连发步枪),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骑兵——但也是最后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大平原上飞驰的骑兵,和迁徙的大片野牛一样成为了历史。
苏族人
马背上的苏族人
披着狼皮,隐藏在牛群附近的两名印第安人
苏族人的传说——和平烟斗
在出现诉讼时,和平烟斗能做出令人满意的裁决。如果一个男人被怀疑偷窃,那么他就要手持圣洁的和平烟斗发誓,证明自己是无辜的。这样,大家就会相信他没有偷窃。烟草还会为人与神之间、人与人之间带来和平的关系。
圣洁的烟斗会给人们带来祝福。因此只有善良的人才能用双手去触摸烟斗。心存恶念的人必须远离烟斗,绝对不允许他看一眼烟斗。
和平烟斗
坐牛(左)给他朋友的一杆和平烟斗
使用和平烟斗抽烟,会是人们带来和神交流的机会
二、大平原的政治组织
平原印第安文化是基于任人唯贤的制度。政治组织基于个人和各部落的自愿参与,共同维持部落的生存。拥有高贵血统和拥有勇敢、坚毅、慷慨和智慧等美德的人被推选为领袖。部落领袖们组织naca ominicia(类似地方人大),决定部落捕猎、扎营以及相邻部落开战等部落事务,因此加入这一组织代表着在部落中地位的提升。
7大部落中的各个小部落都有自己的领袖组织,分为两种类型:akicita为年轻人组织,而naca为长者组织。Akicita(意为战士)训练战士、猎人,并维持部落秩序;而naca的领导者一般是部落的长者和领袖,选举7-10人成为wicasa itancan(即"酋长"),负责宣传和执行naca的决议。
苏人首领
战士
战争场面
印第安人的战争纹饰
酋长可推选2-4位传讯者(shirt wearers,直译"穿衣者"),一般是领袖家族世袭的年轻人,以调解部落内家庭内部、以及和其他部落间的矛盾。但是如果能展示出非凡的领导技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则平民家庭出身的人一样可以被推选成为传讯者,著名的酋长"疯马"即是一位出身平凡的的传讯者。
Wakincuza("持哨者")地位低于传讯者,他们负责举行和平庆典,选择扎营地点,在猎捕野牛活动中监督akicita议会。
三、大平原的文化
1、最具特色的印地安庆典——乌鸦庆典
每年的印地安庆典(Powwow),如同中国的新年一样,热闹且具有文化意义,同时也是各族展现其部族特色的好机会。乌鸦庆典是全北美最重要的印地安庆典,主要由赛马竞技、舞蹈、祈祷仪式及市场赶集等活动串连而成。每逢庆典,散居各地的乌鸦族人,与来自其它100多个不同族群的代表,及世界各地的人全部聚集在此,参加最具特色的庆典。
每天早上10点的大游行,由族人穿着他们最正式、最豪华的印地安传统服饰,在面颊上艳丽彩绘做开场。庆典中最主要的竞赛活动是舞蹈,来自世界各地的印地安部落的比赛者,在会场上表演幻舞(Fancy Dancing)、草舞(Grass Dancing)、铃衣舞(Jingle Dress Dancing)及传统妇女舞(Traditional Dancing)等。其中以"幻舞"最受瞩目:舞者穿着漂亮的大披风、头戴艳丽的羽毛冠,模仿鸟类飞行,表演夸张的旋转而身体能保持平衡。
会场的四周围绕着来自不同部落的打鼓团体,鼓用于表达印地安人对造物者的尊崇,咚咚的鼓声如同各种生物的心跳声一样,代表生生不息的生命,所以他们卖力地打鼓,唱出发自内心的歌声。
勇猛帅气的印地安战士
美丽的印地安少女
乌鸦庆典
2、神话
在大草原和荒野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很隐蔽的洞穴。即使到了现在,到处是公路、汽车和旅行者,也没人能找到它。在那个洞穴里住着一个老太婆。她脸上的皮看上去像核桃壳。她穿着兽皮衣服,正在用豪猪毛编织一条毯子。这是白河苏人的祖先经常编织的东西。一条大黑狗趴在她脚边。洞穴里还生着一堆火,火上架着一口陶制的大锅。在白人带来铁锅之前,印第安人都是用这样的大锅的。锅里热着"沃加皮"——一种浆果汤。老太婆每隔一阵就要站起身去搅动浆果汤。她太老了,每次去搅动汤都要花很长时间。这时,大黑狗就会把豪猪毛从正在编织的毯子里抽出来。所以,这条毯子永远也编织不成。因此,白河苏人都说,如果老太婆能把毯子编成的话,那么,在她将最后一根豪猪毛织进毯子的那一瞬间,世界的末日也就到了。
3、提碧斯——他们的家
过着游牧生活的原住民总是跟着兽群的足迹活动。他们用水牛皮围裹锥形木框架,制成一种叫"提碧斯"的东西,就是他们的"家"。
提碧斯
提碧斯
提碧斯
主办单位:湖南省博物馆, 美国宝尔博物馆 ,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
开放时间: 2015年3月28日-2015年5月27日 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10:00-16:00
展览地点: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五楼展厅(长沙市开福区湘江北路与创远路交汇处湘江壹号)
公交线路:可乘坐128、801路公交车,在【兴联学校】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