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地区是一片冰雪覆盖的陆地,气温极低,冬夜漫长。尽管环境恶劣,这里的原住民却生生不息逾千年。为了生存,人们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猎杀驯鹿、海豹等动物,以获得果腹的食物、保暖的毛皮、防水的皮革。。这里的船由海豹皮制成,狗拉的雪橇可以在雪地和海面上滑行。
北极北部土著一般居住在小社区里,遵循一套禁忌体系,依靠巫师的医治能力和仪式来保持人类和神灵世界的平衡。人们相信神灵无处不在,会佩戴雕刻成不同神灵形状的护身符以求获得护佑,木雕的面具在社区仪式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捕鱼场景
海豹皮防水风雨衣
食品仓库——不怕人吃,就怕狗吃
一、北极北部的居民
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的北部地区居住着地域范围分布最广的爱斯基摩人,此外还有阿留申人和北美印第安人。
1、因纽特人
因纽特人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外,属蒙古人种北极类型,先后创制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写的文字。多数人信万物有灵和萨满教,部分人信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人们的居所有石屋、木屋和雪屋,房屋一半陷入地下,门道极低。一般养狗,用来拉雪橇。他们主要从事陆地或海上狩猎,辅以捕鱼和驯鹿。以猎物为主要生活资源:以肉为食,以毛皮做衣物,以油脂照明和烹饪,以骨牙作工具和武器。
因纽特人捕猎鲸鱼
冰面上的海豹猎人
抽烟斗的因纽特妇女
脸上绘有图腾的因纽特老妈妈
2、阿留申人
阿留申人主要分布在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半岛,另有部分人于19世纪初移居到科曼多尔群岛,属蒙古人种。使用阿留申语,无文字。多数人信万物有灵,部分人信东正教。体质特征、语言和文化与因纽特人相似。
18世纪前,他们主要以狩猎为生,使用标枪、矛、梭等工具,用海豹皮制造小皮舟和大木框船,用木、石、骨、象牙制作工具、器皿和饰物。现在,住在美国的阿留申人多在肉类加工厂从事非技术劳动,保留有编织、木雕等手工艺生产,住在俄罗斯的则多从事狩猎活动。插图8:阿留申人表演
阿留申人表演
阿留申人表演
阿留申的传统服饰
二、北极北部的文化
爱斯基摩人属于东部亚洲民族,与美洲印第安人不同之处在于具有更多的亚洲人的特征,他们与亚洲同时代的人有某些相同的文化特色,例如用火、驯犬及某些特殊仪式与医疗方法。首领多为萨满,行一夫一妻制。
住房有石屋、木屋和雪屋。房屋一半陷入地下,门道极低。一般养狗,用来拉雪橇。主要从事陆地或海上狩猎,辅以捕鱼和猎杀驯鹿。以猎物为主要生活来源:以肉为食,毛皮做衣物,油脂用于照明和烹饪,骨牙作工具和武器。男子狩猎和建屋,妇女制皮和缝纫。已使用现代渔猎工具,并乘汽艇从事海上狩猎,亦从事毛皮贸易。日益受到白人文化影响,在格陵兰地区已有80%的人移居小城镇;出现贫富分化,美国爱斯基摩人已有个别资本家。
爱斯基摩人和他的武器
扇形排列的狗队,适宜在宽阔的冰原上行驶
树枝形狗队
乌米亚克敞篷船
1、手工艺品
爱斯基摩人制作的手工艺品,充分表达了人类爱美的天性。制作面具是爱斯基摩人的传统工艺,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爱斯基摩人的雕刻艺术非常古老,其技术在各个部落间流传了几千年,皂石、花岗石、海象牙和兽骨都是他们的雕刻材料。在爱斯基摩人的原始艺术观念中,艺术与宗教、实用性与装饰性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区别。每个爱斯基摩人都称得上是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古朴简洁,充分表现出爱斯基摩人对自然界的感受和理解。
俄罗斯爱斯基摩人用海象牙雕刻的工艺品
与众不同的针盒
2、娱乐活动
除了跳舞、唱歌、讲故事、举行节日庆祝活动,爱斯基摩人还有多种多样的游戏,其内容丰富,简直可以写一本书。这些游戏中有小孩玩的,也有适合各种年龄的人玩的。如同现代体育比赛一样,爱斯基摩人的娱乐活动也有室内、室外之分。拉手指、上肢角力、下肢角力和拉耳朵的运动,可以在很小的空间展开。
爱斯基摩舞
阿拉斯加最有特色的运动是"跳毯子", 这种游戏多在夏季玩。一个人站在一张由几张海象皮缝制的大毯子上面,当毯子猛地被绷紧时,站在上面的人便飞入空中。通常跳毯子高手都是年轻妇女,能腾空10米多,并且在空中连翻几个筋斗和做其他花样动作。
跳毯子
3、原始信仰
爱斯基摩人的精神文化大体上就是处于原始精神文化阶段,他们信奉的宗教也就是原始的万物有灵论。他们相信世上一切事物皆有生命和灵魂。爱斯基摩人深深地相信天地间有许多超物质的灵魂在支配着大自然的一切;灵魂可以超脱于物质表象之外,可以进人或者离开人的身体或其他任何物体;即使物质被消灭,灵魂依然存在。
原始宗教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图腾崇拜、巫术等。爱斯基摩人的图腾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图腾崇拜在各地也不一样,但对大自然的崇拜与畏惧、对死者的崇拜、对祖先的崇拜、对偶像的崇拜却是普遍存在的。
面具(许多面具代表动物的灵魂或超自然的东西)
巫师的灵魂在飞跃神灵世界,中间的面具代表巫师的灵魂
宗教工艺品
4、神话
渡鸦栽种了一株豌豆,后来从豆荚中摔下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男人。渡鸦给他找来了四种水果。渡鸦又用粘土捏成了绵羊,并让它们活起来。豆荚里出来的人也多起来。但是,当渡鸦发现人们带着一种惊喜的神情看着绵羊时,他就把纬羊放到高高的地方,以免人们过多地杀它们。渡鸦还造出了更多的动物。对渡鸦造出来的每种陆地动物、鸟和鱼,人都用兴奋的眼光去观看。这让渡鸦很担心。他想,最好造一些让人害怕的动物,否则,人会把会动的东西都吃光。于是,渡鸦用粘土造出了一头熊。后来,渡鸦用私土捏成了一个女人,给最早的那个男人做妻子。于是,世界上人和动物都多起来。
三、现在与未来
1、外来文化的入侵
①白人进入爱斯基摩人的领地
1818年,英国人约翰•罗斯的探险队在格陵兰岛的雷津特王子湾与当地的爱斯基摩人相遇。当时,罗斯一行雇有一名叫萨楚斯的爱斯基摩向导。这是一次有详细记录的欧洲人与爱斯基摩人的相遇经过。罗斯在日记中详细描述了整个接触过程。
8月10日上午10点钟,罗斯高兴地看到当地人驾驶着8只雪橇驶来。这些人在距他们两公里处停下,从雪橇上下来,爬到一座冰山上,察看他们的船只。观察了半个小时后,其中4个人朝船的方向走来,但没有靠近的意思。向导萨楚斯下了船想接近他们,但是这些爱斯基摩人非常害怕,不停地喊着:"走开,不然我会杀了你。"经过一阵交流后,他们基本消除了恐惧,开始向萨楚斯提问。他们先指着船急切地问:"这些庞然大物是什么?它们从太阳上来,还是从月亮上来的?"萨楚斯告诉他们:"这是用木头做的房子。"对此他们不相信:"不,它们是活的东西,我们看到它张开的翅膀。"当萨楚斯告诉他们他也是一个人,和他们一样也有父母,来自遥远的南方时,这些爱斯基摩人说:"那不可能,南面除了冰,什么都没有。"
西方白人大规模进人爱斯基摩人生活区的时期,正是欧洲资本主义工业高速发展的阶段。为了获取大量的工业原材料,这些国家派出许多人前往世界各处探险和寻找财宝,不断地扩张殖民地,搜刮当地资源。1600~1800年期间,来到爱斯基摩人居住区的白人一般是态度友善的。其中原因之一是他们如果想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去,就必须学习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方法,从爱斯基摩人那里获得食物及其他工具。初期来到这里的白人想在这片土地上寻找黄金、白银等贵重矿产,结果一无所获。对于一心想发大财的人来说,他们是不甘心空手而归的。后来,他们终于发现北极地区最实际的宝藏是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
1889年的一支西方人捕鱼队
高速发展的工业,需要耗费大量的原材料。当时人们用鲸的油润滑机器,用鲸骨做妇女紧身胸衣、伞骨架和钮扣。到1800年,为攫取暴利,白人几乎捕杀了北大西洋海域所有的鲸类。随后又扬帆破浪,驾船驶向北冰洋。捕鲸者使用当时最先进的船只,装备了现代化的捕鲸器具。由于有了捕鲸枪和炮,每年有成千头的鲸被捕杀。当这些利欲熏心的商人杀尽了鲸类以后,他们又将贪婪的目光转向海象和海豹,并开始对海象大开杀戒,以获取它们的脂肪、皮和象牙。以至于直到今天这些动物的数量一直很少。
在巨大的利益的驱使下,不仅白人,爱斯基摩人(土著民)等也开始了对野生动物的猎杀,北极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②西方基督教的传入
随着白人商人的到来,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各种基督教组织也派传教士到爱斯基摩人居住区传经布道,鼓励和劝说爱斯基摩人成为基督教徒。在强大的物质文明面前,巫师们很快屈服,爱斯基摩人由信仰原始宗教迅速转变为信奉基督教。大量爱斯基摩人成为基督徒,每天虔诚地做祈祷,至少表面看上去是这样。但他们在内心深处并没有真正放弃自己古老的信仰,在和传教士一起祈祷的同时,他们也把自己熟悉的各种神灵放在与上帝同等的位置上。
原住民教堂
爱斯基摩人本来没有自己的文字,现在的爱斯基摩文字是后来的外来人根据爱斯基摩语的发音用拉丁字母创造的。传教士们教爱斯基摩人读、写爱斯基摩语,使得一部分人能够读懂《圣经》和其他翻译成爱斯基摩文的书。在翻译的过程中,传教士根据爱斯基摩人的习惯和认识,有时会将《圣经》中的内容稍加改动,以便爱斯基摩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思。例如将《圣经》中的"面包"一词译成"我们每天所需要的肉"等。
2、现代文明冲击下的原住民文化
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是各国政府和其他白人控制爱斯基摩人及其领地的时期,同时也是爱斯基摩人开始进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完全接受外来文明的转变时期。爱斯基摩人越来越依赖外界,逐渐完全脱离了传统的游猎生活。
20世纪70年代之前,有百分之七十的爱斯基摩人己经住在固定的村庄中,但他们的总体生活水平基本上只能维持温饱,很难有自己的发展。他们的房子多是破旧的小木屋,一般是用包装箱的板条草草搭成的。在寒冷的冬天,房子四壁透风,屋内仅有睡觉用的床,条件好的家里才有一张桌子和一些椅子。饮用水必须到村子附近的河边去取,冬天人们还必须砸开河面上的冰取水,而厕所就是放在屋外的一个旧木桶。
爱斯基摩人住过的简陋房屋
尽管爱斯基摩人遭受了各种磨难,但他们仍然顽强生存下来,而且逐渐学会面对现实。有一些爱斯基摩人离开自己居住的村庄,到其他能挣钱的地方工作,如制材厂、矿山、鱼产品加工厂等。还有一些爱斯基摩人离开村庄来到白人居住的城镇谋生,比如到阿拉斯加的州府安克雷奇和北部最大的城市费尔班克斯以及格陵兰岛的戈特霍布等地。这些离开家乡的爱斯基摩人已经开始像白人一样生活。他们的子女完全脱离了祖先打猎、捕鱼的生活方式,他们在政府办公室和百货商店上班,靠薪水支付生活费用,住在公寓,到超级市场买东西,为找地方停汽车而担心,喜欢吃冰淇淋。
虽然存在着种种问题,现代物质文明依然充满着吸引力,现在只有极少数爱斯基摩人沿袭古老的生活方式,依靠打猎、捕鱼维持生活,但他们已不再使用古老的器具,也不是跟随猎物一年四季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他们住在固定的村庄,不再使用传统的交通工具。机动船代替了以往的皮划艇,人们骑着雪地摩托四处寻找借物。
码头(爱斯基摩人用上了动力船)
但是各国爱斯基摩人的日常生活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一部分传统习惯。他们既讲本民族的语言,也讲所属国家的语言;在现代化公寓的窗子上,挂着海豹肉,在寒冷的空气中保鲜;第一代移居城市的爱斯基摩人还愿意吃生鱼和生肉,而他们的子女及后代却更喜欢吃烹饪过的食物。
3、何去何从
仅仅在100多年的时间内便飞跃到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文明社会,外来者的介入不仅打破了北极地区的宁静,也破坏了北极土著居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外来者的优越感,打击了他们的自尊心,破坏了他们的心理平衡。从16世纪开始,西方白人渐渐涌向北极,占据土著居民的领地,定居在这片白色荒原上。人口稀少、力量薄弱的土著居民根本无力抵御外来者,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受到歧视,这使他们的内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北极地区的土著民族逐渐客观地认识到,他们已经不可能完会控制自己的家园,不可能重新拥有这片土地,也不可能完全回到过去的生活。但是他们渴望创造一种新生活,一种既是现代生活的一部分,又同时保持本民族传统和特色的新生活。他们尽可能从法律上争取更多的土地,保护自然资源与民族的生存权利,实行民族自治。今天格陵兰人基本上摆脱了受外界控制的局面,阿加斯加的爱斯基摩人也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人类世界的丰富多彩正是在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的存在。
主办单位:湖南省博物馆, 美国宝尔博物馆 ,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
开放时间: 2015年3月28日-2015年5月27日 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10:00-16:00
展览地点: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五楼展厅(长沙市开福区湘江北路与创远路交汇处湘江壹号)
公交线路:可乘坐128、801路公交车,在【兴联学校】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