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王朝的缔造者
甲玛乡----松赞干布出生地
隋义宁元年(公元617年),松赞干布诞生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南岸泽当城西雍布拉岗堡中的一个吐蕃贵族家中。父亲朗日松赞是吐蕃王朝第31代赞普。(赞普:吐蕃时期百姓对君长的称呼。)
松赞干布3岁时,其父朗日松赞率兵灭掉了苏毗部落,统一了西藏高原,从而由一个地方的小邦首领一跃成为吐蕃各部的君王。在这样一个家庭的氛围里,松赞干布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严格的训练,他精通骑射、角力、击剑、武艺出众,据《新唐书 吐蕃传》记载其为人慷慨才雄,常驱野马牛。同时其又爱好民歌、善于吟诗,是一位文武双全的王子。
吐蕃各部落分布图
唐贞观三年(629年),当松赞干布届满13岁的时候,统一的吐蕃王朝遭到沉重的打击,赞普即其父朗日松赞被人毒死。与此同时,父王诸臣和母后诸族一起举兵叛变,西部及雅鲁藏布江北的其他部落贵族也趁势入侵,纷纷向吐蕃进兵发难。就在吐蕃内忧外患的危急之时,松赞干布毅然继承了父亲之位,挑起了吐蕃第32代赞普的重任。他沉着冷静,依靠新兴势力,征集了万余人,组成了一支精锐的队伍。经过三年的征战,平定了内部的叛乱,稳定了局势,再次恢复了吐蕃的统一,公元632年,松赞干布率领部落兵马渡过雅鲁藏布江统一高原,迁都到了逻些也就是今天的拉萨。
逻些(今拉萨)
贞观六年(632年),松赞干布率部众渡过雅鲁藏布江,把都城由泽当迁到逻些(今拉萨)。这样,既可以摆脱世代盘踞当地的某些心怀叵测的吐蕃贵族的羁绊和对生命的威胁;又可以把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归一。便于军队的指挥和控制,这对于发展专制王权和巩固奴隶制度显然是有重大意义的。另外,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相比较,拉萨也是建基立业的好地方。那里气候宜人,景色幽美,物产丰富。中心地势平坦开阔,四周群山环抱。远处山岭峡谷险要,进可攻,退可守。从以后的历史证明。把拉萨作为吐蕃王朝的首府是正确的选择。
唐朝早期吐蕃疆域
吐蕃迁都以后,松赞干布制定丁一系列兼并周边诸羌的战略方针,旨在统一高原。他首先把进攻目标放在苏毗、羊同两个王国。苏毗,本西羌族,户2万,地处吐蕃北部.散居在青海玉树等处,区域辽阔,农牧兼营,盛产良马。松赞干布父亲死后。吐蕃旧臣叛离,苏毗、羊同等也公开叛变,趁机进攻吐蕃。松赞干布乃启用名将尚囊,采用“种羊领群之法,以舌剑唇枪服之。”羊同,又称羌塘,位吐蕃西部,“东西千里,胜兵八九万,辫发毡裘,畜牧为业,”且盛产与吐蕾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食盐。故松赞干布亲领兵丁反复征讨,终于灭其部众。松赞干布灭掉这两个王国后,不仅消除了来自西、北部方向的威胁,而且有利于吐蕃兵员、军粮和马匹的补充,使之得到了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军队,为吐蕃王国的发展强大提供了物质保障。
藏文的创制者吞弥•桑布扎
松赞干布在平定内乱、征服诸羌、重新统一吐蕃并与周边诸国建立友好关系后,由于民族间的交往、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以及治理朝政的迫切需要,松赞干布深感缺乏文字的痛苦,遂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派遣了其在治下几百名中认真挑的吞弥.桑布扎等16名聪颖俊秀青年前往天竺拜师学习梵文和天竺文字。吞弥•桑布扎学成回到吐蕃后,受到了藏王松赞干布的热烈欢迎和接待。遵照松赞干布的意愿,吞弥•桑布扎根据藏语的语言特点,和南亚文字的文字特点发明出了现在所用的藏文。根史料记载,吞弥创造藏文后松赞干布十分高兴更拜吞弥为师,在玛如宫闭门3年,潜心学习藏文和其它文化。松赞干布不但身体力行自己专心学习藏文,而且还号召大臣们学习藏文,特别规定青年贵族子弟必须学习,学业好的还要给以奖励。他又命吞弥•桑布扎撰写了《文法根三十颂》,作为学习藏文的教科书,使藏民族第一次有了本民族的文字。随着用藏文的创制吐蕃的民族文化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传播,藏族历史从此进入到一个文明的崭新阶段。
唐 阎立本 《步辇图》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以后,虽然建立了一系列的基本制度,但要使藏区长治久安,仅有这些还不够。数百年来,吐蕃各部落分裂割据;亲友之间、民众之间常常反目为仇;部落之间战乱不断。鉴于这些不稳定因素,松赞干布需要一个建立发展藏民族文化和统一的思想支柱。当时,在亚洲文化发达的东方的唐朝、南方的天竺、西方的尼泊尔、北方的于阗等国家佛教兴盛,松赞干布以迎请尺尊公主、文成公主为契机,与尼泊尔、唐朝友好往来,建立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关系。他先派大臣噶尔东赞域宋(《唐书》记作禄东赞)到尼泊尔,迎娶尼泊尔国王鸯输伐摩的女儿毗俱砥(藏文史籍记作尺尊公主)为妃。公元640年,他又派噶尔东赞域宋等人到长安(今西安),向唐朝求亲。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的入藏,增进了吐蕃和南亚及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往,一些生产技术和工艺传入吐蕃,并有医药和历算等书籍传入,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文成公主(右)、松赞干布 (中)、尺尊公主 (左)
吐蕃人原来信奉苯教,以占卜休咎、祈福禳灾、治病送死、“役使鬼神”等为其主要活动。传说吐蕃先王以苯教治国,直到7世纪时,苯教首领在赞普朝廷中还保持着较高的地位,如大小盟会时告神的巫者即是。松赞干布时先后迎娶尺尊、文成二公主为妃,泥婆罗是著名的佛教国家,唐朝的佛教也极兴盛,两位公主都信仰佛教,她们先后带来了佛像、佛经、法物等到吐蕃。据载,吞弥·桑布扎回国时也带来了几部佛教经典,以后译成藏文,自此佛教开始传入了吐蕃。在公主们的影响下,松赞干布也接受了佛教。尺尊公主、文成公主分别在吐蕃建立了大昭、小昭二寺,松赞干布则建立了12座佛教寺庙。人们奉松赞干布为观音菩萨化身,佛教最早的引入者,他的塑像上一定会有一尊无量光佛,同时把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分别视为陪伴观音的绿度母和白度母。至今,在民间仍流传着他们三人弘传佛法的佳话。
魔女仰卧纸本彩绘图中绘有松赞干布建立的12座佛教寺庙
松赞干布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以保证王室和贵族的统治地位,规范社会各个阶级的行为准则,镇压属民的反抗。赞普之下设大论一人(后期增加到多人)、副大论一人,协助赞普掌管军国大事,又设内大论一人,副内大论一人,掌管内政,设司法大臣掌管纠察和司祛。他还规定各级官员的品级、职权,以瑟瑟、金、银、铜、铁制作的章饰(告身)区分为十二等,严格规定社会个阶层的身份地位,身份不同的入受到伤害,对犯罪人的处罚从赔偿命价银11000两到10两不等,以下犯上的还要伴以处死、抄没家产等,盗窃国王贵族和平民的财产处以从100倍到8倍的罚款。随着阶级划分得到法律的保障,吐蕃社会上残留的氏族部落血缘关系的社会作用被抑制和削弱,王室职权的权威在社会上确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