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鎏金银须弥山曼扎面面观

鎏金银须弥山曼扎面面观

鎏金银须弥山曼扎

  这件曼扎采用的是须弥山的造型,须弥山也是梵语的音译,意思是宝山、妙高山,也叫妙光山。整个曼扎是由同心圆状的圆筒组成,共分五层,层层叠加,依次向上收敛。每一层都錾刻了精美的纹饰图案,下面四层有象征富庶和权力的八宝、七珍、五妙欲等图案。最上层放置了一件法轮。使用时,法师在透雕银质圆轮中放入谷物,唱颂真言,一层一层将圆筒叠加,供奉于佛前。

  1. 曼扎八宝

  上图按从上至下、从左到右依次为:宝伞、金鱼、宝瓶、莲花、右旋螺、吉祥结、宝盖、法轮。

  八宝又称八瑞相、八吉祥,即藏传佛教中八种表示吉庆祥瑞之物。在藏传佛教寺院,法物、法器、佛塔和藏、蒙民居、服装、哈达、地毯以及绘画作品中,多以此八种图案为纹饰,以象征吉祥、幸福、圆满。

  (1)宝伞:藏语称“督”,即伞之意。原为古印度贵族出行时的仪仗器具,成为当时贵族和皇室的象征。后藏传佛教将伞作为活佛、上师、大喇嘛们专用工具,象征着遮蔽魔障、守护佛法,有“张弛自如,曲覆众生”之意。

  (2)金鱼:藏语称“斯娘”。八宝中的鱼为双鱼形,其“翅为绿玉,圆眼放光,柔软无比,撇弃无明,标志智慧”。表示得到解脱,坚固活泼。

  (3)宝瓶:又称罐,藏语称“奔巴”。标志着聚满甘露,取“圆满无漏”之意。雍和宫佛事活动中将宝瓶内盛上净水,象征甘露,瓶口插有孔雀翎,象征吉祥清净与财运等。

  (4)莲花:又称荷花,为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经常提到和见到的象征物,取“出五浊世,无所污染”之意。相传,释迦牟尼一出世时,即站在莲花上,成道后,起座向北,绕树而行,一步一莲。释迦牟尼佛传教说法时,坐的是莲花座,他的手“开敷如莲花”,故藏传佛教的壁画、唐卡上,释迦牟尼佛的掌心均画成玫瑰红色。佛教赞叹莲花有香、净、柔软、可爱四德,视为吉祥物,这种对莲花的崇尚,体现在佛教文化的各个方面,成为美的象征。雍和宫诸多佛像中的莲花座,唐卡、法物、法器中的各种莲花图案,都说明莲花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

  (5)右旋螺:佛经载,释迦牟尼说法时声震四方,如海螺之音。故今法会之际常吹鸣海螺。在西藏,以右旋白海螺最受尊崇,被视为名声远扬三千世界之象征,也即象征着达摩回荡不息的声音。

  (6)吉祥结:臧语称:“贝牌乌”,俗称“盘长”,是一种回环的菱形绳索图案,也是藏、蒙民族图案中用得最多的一种,用它来表示佛法回环贯彻、一切通明,又标志着佛智圆满。雍和宫许多法器上均刻有此图案,庙管会还做成吉祥结徽章,作为与僧俗信众的结缘纪念品。

  (7)宝盖:又称“天盖”、“华盖”、“宝幢”、“金幢”、“幢”,梵文称“驮缚若”,藏语称“杰参”。宝盖呈圆柱形,原为古印度军队的一种旗帜,当战胜对方时,做为打胜仗的标志将其高高举起。后这种标志逐渐为佛教所采用,而藏传佛教宝盖多为圆顶垂幔式,以黄色或各色锦缎制成。

  (8)法轮:古印度时,轮是一种杀伤力强大的武器,后为佛教借用,象征佛法象轮子一样旋转不停,永不停息。

  2. 曼扎七珍

  七珍,又称七宝,即七种珍奇宝物。藏传佛教供奉的七珍在《翻译名义集》卷三云:“佛教七宝凡有二种,一者七种珍宝,二者七种王宝。”王宝为另一种涵意的七珍,是转轮圣王拥有的七珍,它们是:金轮宝、主藏宝、大臣宝、玉女宝、白象宝、胜马宝、将军宝七种。

   (1)金轮宝:

  金轮宝即法轮,象征佛法象轮子一样旋转不停,永不停息。

  (2)主藏宝:

  又称摩尼宝、珠宝。雍和宫的这一模型为山形的三颗彩珠,表示佛教端严殊妙、圆明光莹。

  (3)大臣宝:

  文官坐像,表示持守戒律,智慧理性。

  (4)玉女宝:

  玉女宝又称王后宝、妃宝。为女性菩萨形,表示妙静和平,有去烦恼得净乐之意。

  (5) 白象宝:

  象由于其体大,个性温和,为佛教所推崇。《正法念处经》卷二云:“彼象调顺,以一线延,系因牵行。若转轮王来行之时,彼象调顺,与王心同。若转轮王欲何处行,则不须教速至彼处,平心均行,不震不掉,行步详审,身不动摆,次第举足,不踯不骤,亦不怒力。”象宝功德有七种,并以白色大象为上,白象宝表示佛法力大无比,其有六牙,表示“六度”,四足象征“四如意”。

   (6) 胜马宝:

  此马身带鞍缰,背驮宝珠,表示佛法传播广远,一帆风顺。

  (7)将军宝:

  将军宝又称兵宝、武士宝。为一持兵器的武士形象,表示护持佛法、克服困难、战胜敌人。

  3.曼扎五妙欲

  五妙欲是最为精妙的组合,可以吸引或迷住色、声、香、味、触五种感官。在传统上,五欲供的形式如下:

  镜子表示“色”;琴、铙钹或锣表示“声”;焚香或盈满香料的海螺表示“香”;水果表示“味”;绫罗表示“触”。

  作为令人感官鱼跃的器物主要是敬献给善相神和世系大师的。此时,它们象征着取悦获得圆满的一种欲望,就施主而言,则代表着他们断欲的一种姿态。

  在传统上,它们被放在神祗的莲花座或宝座下,与供碗组合在一起。但它们也可画成单独的象征物或是云生天神的手持器物。

  五欲供与五佛有关,是五蕴和五官的感官器官。大日如来代表“色”(识),即视觉,镜子是其象征物;宝生如来代表“声”,即听觉,象征物为琴或铙钹;阿弥陀佛代表代表“香”,即味觉,象征物为琴或盈满香料的海螺;“味”,即味觉,象征物为水果不动如来代表“触”(或“色”),即触觉,象征物为丝绸。在金刚乘佛教中,五欲供被化为手持五欲供的五大供养天女。

  4. 曼扎金色法轮

  金色法轮是众多佛教神灵的器物,也是白色中央佛如来部怙主(大日如来佛)的器物。金色法轮的八大轮辐代表佛陀的“八正道”。作为手持器物。法轮也可以插在一个小轮柄或莲花座上。轮辐后面四个代表方位的部分常涂以颜色,代表四大方位、四大要素、四佛。


 

返回主站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全文检索 | 免责声明 | 湘ICP备05001529号 
主办单位:湖南省博物馆、西藏文物局、北京民族文化宫
协办单位:西藏博物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敏竹林寺、萨迦寺、山南地区雅砻历史博物馆、夏鲁寺、扎什伦布寺、白居寺
版权所有©湖南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