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融合的又一例证

  这件人首鱼龙形白瓷水注造型上将人及鱼(龙)、鸟、螭等动物混合为一体,取材则根据传统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鱼(龙)即摩羯同之前介绍的黄釉迦陵频伽纹提梁式皮囊壶上的迦陵频伽纹样相同,也是来源于印度。摩羯本是印度神话中的一种长鼻、利齿、鱼身的动物,被视为河水之精,生命之本,有吞噬一切烦恼的法力,大约在东汉与佛教一起传入我国。摩羯造型在唐代非常流行,到辽代得以继承并创新,成为契丹人经常使用的一种纹饰,并以之为器物造型。这件构思绝妙的水注集西亚文化、汉文化与契丹民族文化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佛教及中原文化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影响。

  在出土的众多辽代文物中,还有许多绘以摩羯纹饰或以摩羯造型的器物,虽没有这件人首鱼龙形白瓷水注制作精巧,但也都集实用与艺术于一体,表现出契丹民族开阔的胸襟、进取的精神。

鎏金摩羯形提梁银壶  唐(公元618—907年)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出土 内蒙古博物院藏


摩羯形三彩陶壶 辽(公元916—1125年)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宝康乡核心窝辽墓出土
通辽市博物馆藏


鎏金摩羯纹银盘 辽(公元916—1125年)
2003年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吐尔基山辽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摩羯形嵌松石金耳坠 辽会同四年(公元941年) 
1992年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白釉鱼龙形水盂
内蒙古哲里木盟博物馆藏

 

 

   

 

返回主站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全文检索 | 免责声明 | 湘ICP备05001529号 
主办单位:内蒙古博物院 湖南省博物馆
支持媒体:湖南电视台经济频道、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湖南电视台金鹰纪实频道、湖南电视台《艺术玩家》、 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
长沙电视台新闻频道、潇湘晨报、长沙晚报、三湘都市报、红网、晨报周刊、 湖南交通频道、湖南旅游频道
版权所有©湖南省博物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