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鞍辔甲天下
由于爱马饰马的需要,契丹人对马具制作特别重视,非常讲究,马具装备的繁复和技艺的精湛已趋极致,其马鞍被北宋人评为“天下第一”。
现存辽国最完备的马鞍—陈国公主墓出土的包银木马鞍
如今,辽墓出土了大量的契丹马具,为我们再现了辽代马具的精湛工艺。
内蒙古哲里木盟陈国公主墓出土的2套18副完备的马具,包括络头、衔镳(biāo)、缰、胸带(也叫攀胸)、鞍、鞯(jiān)(障泥)、镫、蹀躞(dié xiè)带、鞧带等,都相当精美、完备。前面介绍的蹀躞带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此带用薄银片制成,银带上用马形玉饰镶嵌,做工十分精致、华丽,从中可领略到契丹民族在制造马具方面的巧思和技艺。
陈国公主墓出土的镶玉银马络头
陈国公主墓出土的彩绘银障泥
另外内蒙古赤峰市大营子驸马赠卫国王墓、兴安盟科右前旗代钦塔拉等辽墓亦出土了很多精美马具。
代钦塔拉辽墓出土的鎏金铜马项饰
代钦塔拉辽墓出土的鎏金铜马络头饰
大营子驸马赠卫国王墓出土的铁错银马络头饰件
特别是陈国公主墓出土的包银木马鞍饰等马具,集中体现了契丹金银鞍辔制作工艺的高超水平。其制作使用了包金银技法,采用多层次的錾刻工艺,呈现富有层次的浮雕装饰效果。契丹皇帝送给宋朝皇帝礼物中的“金涂银鞍辔”,应当与此很相似。此鞍是在鞍上凸起来的龙、凤、卷草等花纹上加以鎏金錾花,从而形成的银地金花,使得器具显得华贵富丽,无怪乎连奢靡的宋徽宗见了以后也会惊叹辽之鞍勒“率皆环奇”。
内蒙古哲里木盟陈国公主墓出土的鎏金鞍桥包片
契丹族是一个善于接受外来先进文化的民族,并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用本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加以改造,形成自己的特色。马具制作方面亦是如此。从辽墓出土的大量马具看,其受唐文化的影响最大,如络头饰、镳、攀胸、杏叶、鞍桥、障泥等,均与唐代马具相似。尤其是前鞍桥、呈颌弓形,两边斜向外侈,明显可见与唐代同类马具的前后承继关系。正是这种继承和发展,成就了契丹马具 “甲天下”的地位。
唐代马鞍具图
日本奈良手向山神社收藏的“唐鞍” (线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