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新闻】湖南省博物馆举办“藏海拾贝——湖南民间收藏精品(明清以来)展”

news_publish_date: 
2019-01-22 09:13
Body: 

1月20日19时30分,由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文物交流鉴定中心联合主办的“藏海拾贝——湖南民间收藏精品(明清以来)展”在省博物馆艺术大厅盛大开幕。本次展览,旨在让民间文物活起来,展示湖南民间收藏的丰厚底蕴,以反映社会力量在文物保护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禹新荣;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湖南省博物馆理事、湖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总编辑,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总经理张华立以及省文物局相关领导,省博物馆理事、长沙文博单位的领导和为本次展览大力襄助的19位藏家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陈叙良主持。仪式上,湖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李建毛;湖南省文物交流鉴定中心总经理、党总支副书记郭学仁;湖南省博物馆理事、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收藏家代表谭国斌;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禹新荣先后致辞。

随后,谭国斌和藏家羊德顺分别向湖南省博物馆捐赠藏品“1916年夏士兰山水条幅”和“抗战时期军事秘密地形图”,湖南省博物馆馆长段晓明代表馆方接受捐赠,并向两位颁发捐赠证书。

本次展览共遴选了明清以来民间收藏的各类文物精品共260余件(套),其中不少是见证湖南历史的珍贵文物。这批文物珍品,展示了明清时期,湖南地区的社会风尚以及高超的工艺水平,能让观众领略明清文物的材质之优、工艺之精、装饰之美以及仁人志士的家国情怀。展览根据文物类别,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瓷器”,介绍了明清时期作为中国瓷器发展的繁盛期,期间瓷器装饰工艺不断创新、装饰手法繁复多样、瓷器品质大幅提升、瓷器功能日益增加;展品中有五彩、粉彩、斗彩、珐琅彩等各类瓷器品种,争奇斗艳;也有在融合中外制瓷工艺基础上创烧的新品种釉下五彩瓷等,这些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审美和喜好。第二部分“玉器”,展示了明清时期的各类装饰玉、陈设玉、文房玉,体现了时下玉器盛行,品类丰富,玉器讲究吉祥寓意且富有生活气息。第三部分为“杂项”,展示了从庙堂之高走向大众之家的铜器;制作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的“邵阳竹簧”;石质细润,色彩斑斓的各类石雕等。第四部分“书画”,则展现了明清时期,湖南人才辈出,湖湘文化空前发展,这一时期涌现的文臣儒将、仁人志士,不仅名留史册,亦留心翰墨,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第五部分“红色记忆”,展现了近代湖湘志士,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筚路蓝缕、栉风沐雨、铭刻了一段段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展品中有见证红色革命的苏区货币、红军武器、礼服勋章,也有作为中华农耕文化符号的红色米升等。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长河的进程中,留下了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这些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文物收藏历来有国家和民间之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收藏队伍不断壮大,收藏已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重要文化生活,并且为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湖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丰富,民间收藏由来已久,在全国占有较重要的地位。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推动湖南民间收藏以及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健康发展,亦是本次展览的办展初衷。

本次展览于2019年1月21日——2月28日在省博物馆一楼特展二厅免费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