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湖南省博物館成功舉辦“皿方罍回歸鑒賞研讨會”

news_publish_date: 
2014-07-01 10:00
news_author: 
舒丽丽/文 毕枫/图
Body: 

2014年6月27日至28日,由湖南省博物館主辦的“皿方罍回歸鑒賞研讨會”在長沙順利召開,有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上海博物館、陝西師範大學、廣州博物館、湖南省文物局、湖南大學、湖南省博物館等十餘家機構的3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研讨會。

  此次“皿方罍回歸鑒賞研讨會”的召開,正值皿方罍器身歸湘、身首合體之際,湖南省博物館為此專門籌辦展覽,集中展示湖南商周青銅器家族的其他重器,以與皿方罍器身的回歸、合體,交相輝映。

 與會專家參觀特為“皿方罍回歸鑒賞研讨會”舉辦的湖南商周青銅器精品展覽

  研讨會開始之前,與會專家、學者親臨展覽現場,近距離鑒賞皿方罍重器及湖南商周青銅器家族的其他重器。所有專家、學者表示,之前雖多次看過皿方罍的圖片,也有部分學者親臨過佳士得拍賣會,但如此近距離地“親密接觸”,還是第一次,并為皿方罍的獨特魅力所震撼。整個鑒賞現場,人心激動,讨論熱烈。

 與會專家近距離鑒賞皿方罍器蓋

與會專家“親密接觸”皿方罍器身

  研讨會以“皿方罍”為集中論題,在濃厚的學術氛圍中,與會各位專家、學者觀點鮮明,北京大學的李伯謙、朱鳳瀚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王世民研究員,上海博物館的周亞、譚德睿研究員,陝西師範大學的張懋镕教授,中國科學院的蘇榮譽研究員,廣州博物館的程存潔研究員,還有來自湖南的青銅器研究專家高至喜、熊傳薪、傅舉有、劉彬徽、熊建華、向桃初等都分别分享了他們數十年以來研究商周青銅器的心得和取得的成果,并就皿方罍的時代、産地、淵源、銘文、紋飾圖案、鑄造工藝、文化特征等諸多方面發表了各自的觀點和看法。最後,親自運作并參與了皿方罍回歸全過程的湖南省博物館館長陳建明總結了海外流失文物回歸的方式和方法,對湖南省博物館下一步藏品的征集,以及皿方罍的研究與展示等提出了明确思路,并展望了湖南省博物館的新館建設。

“皿方罍回歸鑒賞研讨會”正在召開

  與會專家均充分肯定皿方罍是名符其實的“方罍之王”,指出了皿方罍器身回歸的重要意義,并明确了進一步深入開展研究的必要性及方向,即要以皿方罍為重點,将湖南商周青銅器群作系統、深入研究。

  研讨會由湖南省博物館黨委副書記遊振群主持,湖南省博物館原館長、青銅器研究專家高至喜緻歡迎辭,湖南省博物館紀委書記陳叙良作會議學術總結。

  “皿方罍鑒賞研讨會”取得了圓滿成功,學術氛圍十分濃厚,帶來了豐盛的文化大餐,為進一步做好皿方罍的傳承與保護、研究和展示等工作提供了契機,也為湖南商周青銅器群的深入研究乃至中國古代青銅文化藝術研究開啟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