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館2015年“中國文化遺産日”活動精彩紛呈
為慶祝中國第十個“文化遺産日”,湖南省博物館緊緊圍繞“保護成果 全民共享”這一主題,開展了一系列内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成功打響湖南文化品牌。
一、讓文物說話,講述湖湘故事——“百館微展覽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活動全民啟動
為迎接即将到來的2015年度中國“文化遺産日”,由湖南省文化廳、湖南省教育局主辦,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博物館承辦,全省130餘家博物館共同參與的“百館微展覽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活動于6月11日上午在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正式啟動。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許又聲,湖南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晖,湖南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王柯敏,湖南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陳遠平等領導出席啟動儀式。全省各博物館、學校、社區及企業代表共80餘人參加當天活動。湖南省博物館館長陳建明作為全省博物館界代表發言。
該活動由湖南省博物館牽頭,以省内3家國家一級博物館及8家國家二級博物館、11家國家三級博物館為引領,全省130家博物館共同開展。各博物館(紀念館)以微展覽或講座、宣傳手冊等方式,主動上門服務,聯系對接,宣傳介紹本館文物特色、展覽特色,簽訂館校、館社、館企服務合作協議,形成博物館(紀念館)服務學校、社區、企業的長效互動機制。
啟動儀式上,湖南省博物館率先與開福區教育局、四季花城社區、遠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簽訂共建協議。協議期間,我館将通過微展覽等各類形式向共建單位提供博物館文化産品服務。通過建立這種固定的館校、館社、館企合作機制,有助于提高社會對博物館工作的參與度和參與面,全面深化免費開放工作,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社會效益最大化。
“百館微展覽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活動有效擺脫了傳統展覽場地和時空的限制,充分利用流動展闆、網絡展覽、微博微信傳播等多種形式,使展覽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促進了博物館與觀衆之間的親密互動;生動地讓文物說話,講述湖湘故事,宣傳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正能量,激發了觀衆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深入推動了文化成果惠及廣大民衆。
二、讓文物走出去,看國寶小衛士——湖南省博物館“移動博物館”正式啟動
為配合本年度中國“文化遺産日”系列活動的開展,湖南省博物館“移動博物館”與湖南省“百館微展覽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活動同步啟動。“移動博物館”是一個集展示陳列、教學研究于一身的微縮博物館。它通過定制的運輸工具與車載設備,精心設計的陳列展覽和博物館教育活動及教學資源等形式,為公衆特别是中小學生提供流動式公益性的博物館社會教育服務。“移動博物館”采用封閉式可推拉貨櫃車的形式,直接進入省内各級中小學校校園内組織開展各類展示及教育教學活動,車廂展開後淨展示面積約35平方米,可同時容納20人參觀。
“移動博物館”的首展是為學生量身打造的“國寶小衛士”展覽,其服務對象主要是小學4-6年級學生。展覽由“前言”、“考古大揭秘”、“保護齊參與”、“研究想透透”、“展覽巧策劃”、“結束語”六部分組成。學生在“移動博物館”内,不僅可以閱讀文字和圖片,觀賞和觸摸展品(含文物、複制品、仿制品),點擊多媒體觸摸屏,操作教學模型和設備,還可以參加“考古現場發掘”、“文物修複保護”等活動,了解“文物研究鑒賞”、“展覽策劃教育”的步驟和方法等。這種以受衆喜聞樂見的展陳形式,同時輔助以展櫃、展闆、複原場景、LED顯示屏、多媒體觸摸屏等多種展示手段以及可供動手體驗的互動形式,不僅突出了博物館教育的特色,還極大的增強了學生參觀展覽的感官性和體驗性;有效增進了學生對博物館及其功能的了解和認識。
作為人類文明記憶、傳承、創新的重要基地,湖南省博物館承擔着記錄過去、反映現代和未來發展的重要職責。“移動博物館”将有效解決博物館服務空間的瓶頸,是拓展教育資源的又一新舉措。它能有效地拉近受衆,特别是中小學生受衆與博物館、與文化的距離,深入利用博物館資源,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服務功能,擴大博物館的受衆面和社會影響力。别是在一些偏遠、經濟條件有限的地區,群衆親臨博物館參觀展覽的機會很少,移動博物館将讓他們有機會享受到曆史與文化的熏陶,更能直接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訴求。
同時,作為湖南省博物館“文化遺産日”的品牌活動之一,在“文化遺産日”當天,我館将聯合湖南馬王堆古屍和文物研究保護中心,以“馬王堆古屍保護”為主題,在懷化醫學院舉辦2場學術講座,與高校師生共同分享文物保護知識與博物館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