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知识
女皇帝的祈福——武曌金简


唐久视元年(700年) 长36.2厘米、宽8厘米、厚0.1厘米,重223.5克

1982年中岳嵩山峻极峰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对于中岳嵩山来说,1982年5月21日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

这一天,登封唐庄乡农民屈西怀在嵩山峻极峰发现了女皇武则天的金简。这一稀世国宝的发现,不仅是研究女皇武则天崇仙仰道思想的直接物证,也是研究武周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宝贵资料。

中国历代帝王为黎民社稷、为升仙不老等,都在祭祀、封禅神州名山。而这些埋藏刻写天子心迹的简、策,曾是祭祀、封禅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简、策上呈于天,是天子与天帝的“私话家语”,是国家的“最高机密”。此种“最高机密”,史家无从获得资料,典籍难以辑载;当时埋藏诡秘,后人难以发现。而武曌金简的发现则将古老神秘的天子与天帝间的“人天人门”轰然洞开。

武曌(zhào)驾崩后,谥号“则天”——这是大唐帝国对她一生的高度概括。观察武曌一生,她嵩山访道,嵩山封禅,嵩山求仙,革李唐之命,晚年息争而又还政李唐。武曌一生“则天”,谥曰“则天”,这也许是汉武、光武、唐宗、宋祖一生的追求——“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她在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虽是“则天”,但只是她一生的一个断面。若把金简冠以“则天”谥号,曰“武则天金简”,可否?若冠名“除罪金简”,恐怕更非她之所求、所愿。思索再三,还是给这件“镇院之宝”取一个不带“色彩”的名字——“武曌金简”吧。

武则天画像

“上言:‘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金简上,只有短短63字,读完耗时不足30秒;但读懂63字,恐怕得穷其一生。

鉴于它的复杂性,在此把“新闻五要素”——谁被牵连到金简事件中(Who,何人)?金简事件什么时候发生(When,何时)?它在什么地方发生(Where,何地)?什么事(What,何事)?为什么发生金简事件(Why,何故)?——提炼如下并加注“新闻背景”,希望以此给大家留下个驰骋奇思妙想的空间。

Who——何人?

屈西怀 金简发现者,登封市唐庄乡王河村农民。当时是一位山村青年,现在已年过半百。金简与他不期而遇,他最初以为就是一张包果子(点心)的黄纸片儿。那时,“镀金”纸片儿包裹点心流行当地。之后,他发现不是纸片儿,又把它当成铜片儿。后来,村里识字的人认为,它可能是一件文物。传出去后,引来文物贩子抢购——当5万元现金、血书盟誓放在他眼前时,他犹豫难决。当晚他便噩梦连连,于是,打消了交易的念头。之后,政府获知,他献国宝给了国家。

胡超:金简投献者,大唐道士、炼丹高手。武则天曾让他“合长生药,三年而成,所费巨万”。胡超“自进药于三阳宫(遗址在今登封告成镇石淙会饮旁),则天服之,以为神妙,望与彭祖同寿,改元为久视元年”。武则天崇信胡超,赐书称胡超是“轩历之广成(广成子,黄帝的升仙导师),汉朝之河上(河上公,神仙,文帝曾跪受他的《老子道德章句》)”,并祈请胡超:“倘蒙九转之余,希遣一丸之药。”

武则天:金简的主人,当朝皇帝。胡超投置金简,在武则天晚年。晚年的她,对道教神仙世界充满神往。她的《游仙篇》、《太子升仙之碑》与《石淙会饮》、《赠胡天师(胡超)》诗等,发的都是求仙之情。此时,她还在崇信司马承祯、叶善果、胡超等道士与张易之、张宗昌两位“准道士”,且在《太子升仙之碑》中推尊王子晋为道家始祖,以为张宗昌是王子晋后身,命他“披羽衣,吹箫,乘木鹤,奏乐于庭,如子晋乘空”仙升之状。

When——何时?

发现时间:1982年5月21日,屈西怀与同伴滚石下山,无意间,发现了石缝中的金简。另外,屈西怀说5月20日晚,他梦到大水淹了嵩山,捐献金简,他得1500元奖金,盖了进新院。

投简时间:久视元年七月七日(公元纪年:700年;太岁纪年: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

七月七日,是王子晋升仙30多年后,与家人见面的纪念日。也就是说,这天是神仙与凡人交通的日子。王子晋是周灵王的太子,“浮丘公接以上嵩山”,30多年后,见到恒良,说:“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这天,他果然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七月七日,在秦汉之后逐步融入到神话、道教中,而为七夕节、乞巧节。西汉时,传说此日人神相会,汉武帝有一年就在这天见到西王母:未央宫承华殿“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有顷,王母至。”东汉以后,七月七日融入牛郎织女银河相会的内容,说的其实还是人神相会——人间牛郎与天上织女鹊桥相会。天上虽有牛郎织女星,但牛郎已被贬入人间。唐代“七月七日”人神相会,我们很熟,《长恨歌》云:“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另外,自南北朝,女子“乞巧”逐渐成为“七夕”的主要内容(当与“织女”有关)。李商隐《七夕偶题》“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与《辛未七夕》“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等,说的都是向天乞求巧智。

七月七日,是女人乞巧日,武则天是个女儿身。

Where——何地

金简投置(发现)地点:唐代中岳中峰(俗称“嵩顶”, 明清后称“峻极峰”),武则天嵩山封禅所筑“登封坛”西北一块约一米见方的石头缝中。中岳中峰之下南侧的石室——“承天谷”,是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北魏北天师道创始人寇谦之天师以及武则天时期著名道士、茅山宗第十一代宗师潘师正等修炼之所。另外,李白苦苦寻找的“焦炼师”,也于此炼丹——“嵩丘有神人焦炼师者。不知何许妇人也。又云生于齐梁时。其年貌可称五六十。常胎息绝谷。居少室庐。游行若飞。倏忽万里。世或传其入东海,登蓬莱,竟莫能测其往也。余访道少室,尽登三十六峰,闻风有寄,洒翰遥赠。”(出自李白的《赠嵩山焦炼师》)

李白找错地方,跑到少室山去了。是故,他只能写诗题序“遥赠”焦炼师,不得谋面。同时期大唐诗人王昌龄,见到了“焦炼师”:“中峰青苔壁,一点云生时。岂意石室中,得逢焦炼师。”不但他“得逢焦炼师”,还食用“仙丹”。

嵩山上武则天当年“封禅”时居住过的行宫

中岳中峰也是武则天嵩山封禅(公元696年)的地方。金简就投置在她用以祭天的登封坛西北。西北望,是她的神都(洛阳)、集仙殿、迎仙宫。

What——何事?

武则天以大周国主的身份,上表于天,说自己“好乐真道,长生神仙”,“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

但投简,不像嵩山封禅那样是她亲力亲为并单独与天交通。投简,是道士胡超代她所为。

“谨诣中岳嵩高山门”之“门”,当为“天”之“门”。唐代没有物质的嵩山之门记载。嵩山之巅就是有过山门,也当在中岳中峰南部(山阳),而非金简置放的北部(山阴)。再者,嵩山现在从嵩阳书院而上的登山路,最早的,也才是清代所修的。此前,中岳中峰下的嵩阳一带,是无路可以登山的。只有苦修道士才披荆斩棘,不畏艰险,攀登至“承天谷”领悟“中和之道”。

中岳嵩山

既然把金简放置在中岳中峰之巅——“上之天,着山上”,当为乞求天官、地官、水官中的“天官”。既然“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那么“除罪”就只是个手段而不会是目的。投简的真正目的,当为“祈福”乃至实现己之“好乐”:“长生神仙”。

Why ——何故?

为什么发生投简事件?上面已说不少,这儿只说缘何使用“金简”,也就是它的质地寓意。

从先秦到清末,天子皆以“玉”封禅、祭天,为何武则天偏偏用“金”,留下独一无二的金简?

从考古学上看,金制器物在商代之前已经出现。至少在汉武帝时,金制器物已与延年益寿、封禅成仙连在一起,被赋予神秘的宗教色彩。《史记》云:方士李少君对武帝曾说“祠灶则致物,致物则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这一思想,在唐代被发扬光大,唐太宗、唐高宗等,不但使用金属器物,还都“素饵黄金”,服食金丹(仙丹)。至武则天,其风更烈。由此可见,用金简承载“好乐真道,长生神仙”,符合她一生所为,也符合神秘神圣的宗教诉求。

 

返回主站 | 联系我们 | 全文检索 | 免责声明 | 湘ICP备14005632号  版权所有© 湖南省博物馆

主办单位: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湖南广播电视台、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
展览时间:2016年4月28日-2016年8月14日 9:30-16:30(每周一闭馆,其它日期均正常开放) 五一小长假开放时间:5月2日(周一)正常开馆,顺延至5月3日(星期二)闭馆。
展览地点:
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长沙市开福区湘江北路与创远路交汇处湘江壹号)
公交线路:可乘坐128、129、218、931、w105路到【兴联学校】站下车
本次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