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古斯特·罗丹是法国十九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雕塑家之一。他上学时学习成绩一 般,从学校出来后,十四岁时进入号称"小学"的"国家画图和数学学院",这所学 校就是后来的"国家高等装饰艺术学院"。正是在这所学校当中,他的天赋表现了出来。 他在向安托万- 路易·巴利(Antoine-Louis Barye)学习雕塑,后来又向阿尔贝- 艾尔 奈斯特·卡里耶- 贝乐斯(Albert-Ernest Carrier-Belleuse)学习(1855),并喜欢上 了雕塑,经常到卢佛宫去,临摹石刻,也去戈伯兰工场听素描课。1857 年,他离开"小学", 想通过考试进入美术学院。他参加三次考试,素描都合格,但是雕塑的成绩都不及格。 他的风格太异类,而录取委员会的成员从很大程度上都是新古典派的风格,所以看不 上他的雕塑。
经过这次失败之后,为了养活自己,罗丹不得不参加工作,便进入各种雕刻和装 饰工场当手工匠人。从1963 年开始,罗丹在工作室里实践雕刻,同时接受培训,主要 是在卡里耶- 贝乐斯的工作室里学习。他与卡里耶- 贝乐斯一直合作到1872 年。他到 意大利去了一段时间,以完成自己的艺术训练,他在意大利惊奇地发现了古代雕刻大 师们的作品,比如多纳戴罗(Donatello),以及尤其是米开朗其罗(Michel-Ange) (1875)的作品。
1877 年回到巴黎后,他展出了《青铜时代》(Âge d'Airain),这是一幅技艺 精湛的雕刻作品,人们都指责说,他是用模特的活体铸造出来的。第二年,他制作了 一幅巨大的《圣约翰- 巴迪斯特》(Saint Jean-Baptiste),以洗清人们对他的怀疑。 这个时候标志着他的艺术生涯发生了转折。作为天才的雕刻家,他得到世人的承认, 准备大干一番,而且终于可以献身于自己喜欢的艺术了。正是在这种意气昂扬的背景 之下,罗丹于1883 年遇到了卡米依·克洛戴尔(Camille Claudel)。卡米依·克洛戴尔 是个天才的女雕刻家,几乎比他小二十五岁。她成了他的学生,也是他的艺术灵感的 来源。他与她保持了十多年的充满动荡的爱情关系。从1887 年开始,受人追捧、誉满 天下的雕刻家的造诣达到了顶峰。国家也要求他制作艺术作品。正是在他的创作极其 丰产的这十年期间,罗丹创作了《绝望的年轻人》,这幅作品极好地证明了他的极具 个性的风格。这幅青铜像很有现实主义的特色,表现了一个年轻男人向着天空挺起上 半身,表达着强烈的痛苦,虽然作品与人体的解剖特点是相符合的,而且人体的各个 部分也十分和谐,肌肉和肋骨都栩栩如生,但是整个作品并没有古典人体像的特点。 作品强调的是向上挺起,向后仰去的身体所具有的表现力和动感,及其绝望的动作。
人像上没有手臂和腿,所以重点都聚焦在运动中的躯干上,使得雕塑充满活力,令人 感到撕肝裂肺般的痛苦。雕像上因痛苦而扭曲的脸孔失去了任何可供辨识的个性特点, 这一点向我们提示说,这一青铜像表现的,不是某个人的痛苦,而是具有普遍性的痛苦。 罗丹举办过多次展览,尤其是与克洛德·莫奈(Claude Monet)1989 年在乔治·佩 蒂画廊(Galerie Georges Petit)一起举办的展览。1887 年,他获得了荣誉军团骑士 勋章,1892 年获得四级荣誉勋章,1903 年获得三级荣誉勋章,1910 年获得二级荣誉 勋章。1900 年巴黎万国博览会期间,在阿尔玛广场的罗丹展厅举办了他的作品回顾展, 从而使他誉满全球。
绝望的年轻人
Age of Bronze, 1876-1877
The Gates of Hell, 1885-1917
The Thinker 1880-1900
主办单位: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法国恩特林顿博物馆
开放时间:2014年9月29日至11月5日 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9:30-16:30(16:00停止发票,16:15停止进馆)
展览地点: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五楼展厅(长沙市开福区湘江北路与创远路交汇处湘江壹号)
公交线路:可搭乘128、801路到兴联学校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