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莱里娅•苔丝娜丽(Valeria Tassinari)
对真实的复制或许是件了不起的事,但是对真实的创造要更加了不起……能复制真实固然是不错的,但这却只是照片罢了,不能成为一幅画作。
——朱塞佩•威尔第,《致克拉拉•马菲的一封信》,1876年10月20日
创造真实
十九世纪末的欧洲,摄影技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应运而生,已经延续千年的传统绘画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时一些保守人士发现摄影师正试图运用新的手段来展现传统绘画的魅力,这使得他们非常担心,害怕摄影这项新发明很快会取代画家的地位。然而真正的艺术家都明白,艺术表达的对象和艺术家手中的调色盘说到底都只是一种工具罢了,而摄影这种工具则能够让世人从传统绘画中解放出来,突破表象去思考事物背后的本质与感性。
在法国巴黎,所有人都投入到各种新思想迸发的狂热中,其中印象主义运动就提出了一个融合的绘画概念:1874年在纳达尔摄影工作室展出的一些年轻画家的作品,这些作品提醒世人不应该将绘画与摄影相比较,这本来就是两种艺术形式。
与此同时在意大利这个刚刚统一的国家,人们的认知却仍然受到局限:摄影和绘画的碰撞冲突达到了极致,知识分子们的热情在复兴运动之后又被重新点燃,各种文化活动欣欣向荣。虽说当时意大利完成了统一,但是不同地区间文化的融合仍然是非常缓慢的,南北的差异、东西的差异,不同区域的文化如一缕缕丝线相互交织,最终编织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绸缎,而只有把这匹绸缎穿在身上,也就是让普罗大众去认识并接受这种差异,才能真正达到融汇和谐的境界。我们可以发现在意大利统一后诞生了很多与意大利文化相关的思想,这些文艺思想把绘画、雕塑、文学、音乐联系在了一起,但却总是将摄影排除在外。这是因为他们认为摄影只是一种“复制”和“再现”,而真正的艺术应该是“创造”,是“摹拟”,就像柏拉图所说的mimesi一词所表达的含义一样。要理解上述观点,我们必须追溯到西方文化的起源:除了描绘真实,艺术还可以或者说还应该做什么呢?用所谓客观和高超的技巧去复制事物真实的外表?这当然能凸显艺术家精湛的技术和高超的观察能力,但只有对真实的再创造才能发掘事物的本质,从根本上去了解事物。当然,这种灵感也是更加的难能可贵。
本次展览的主题是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意大利的传统绘画艺术,其中一部分内容涉及了上文提到的“复制”和“创造”之间的矛盾,这两者间的比较一方面直接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氛围,另一方面也带领我们跳出时代背景去看问题。此次展览恰逢朱塞佩•威尔第(1813,帕尔马—1901,米兰)诞辰两百周年,因此本次的艺术作品也间接地向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表示了敬意。
威尔第在他写给克拉拉•马菲女士 (她是一位爱国者,也是当时米兰众多文化沙龙的资助者之一)的著名的信中就表现了他对“创造”的肯定。他给我们留下了一把钥匙,一把打开当时艺术大门的钥匙,甚至还让我们窥见了此后艺术发展的一隅。威尔第这一对艺术的明确观点,让我们看到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向当代创新思想的过渡历程。而在数十年之后,同样的理念却在文艺界引起了一场论战,二十世纪的历史先锋派在一片赞颂和批评中应运而生。
现在我们可以做一个总结,对真实存在的创造意味着去了解和感受某样事物的内在本质,然后再用新的东西去诠释替代它。只有这样,才能巧妙地将客观摆在我们面前的事物以主观的感觉表达出来,才能在不脱离事物本身的情况下,完成从思索到理解的过程。而在艺术层面上,譬如说音乐剧中的“创造”,是艺术家通过高超的技巧将幻想付诸于现实,将想象具现化的过程。这是除了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外,意大利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表现出来的又一艺术特征,这种特征在意大利这个充满矛盾的国家延伸出无限的可能性,这里的人们渴求用简洁的语言表现出对美和感性的热烈追求。
光之魅力
无论是在史书记载、评论界还是在公众的眼中,意大利人对“真实”的偏爱和敏感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那些与他们处于同一时期的法国人却在真实这一题材上取得了更大的商业成就,那些生活在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这一关键时期的伟大艺术家们都展现了其独一无二的个性。为了以一种更加真诚的方式去认识这种推崇真实的文化,我们必须问问这些注重真实而非感知的艺术家们。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们如何基于对现实的深入观察, 而又采取了什么行动让整个欧洲的反学院主义绘画达到一种和谐。
对于上述的艺术家来说,无论是在物理还是在精神层面,毫无疑问最重要的就是“光”。光孕育出我们的双眼,让我们能看见万千世界,一方面她如母亲般温和、包容,另一方面她又是如此地难以捉摸,变化无常,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止不住对她渴望与追寻。
法国的艺术家对于颜色和光线的捕捉总是带有一丝科学的特性。而在意大利,没有艺术家不被光的魅力所折服,他们借此来展现其精神上和肉体上的艺术气质。光线可以塑造、提炼事物,可以点亮、凸显色彩,有时甚至可以在遵循温和准则的同时展现出疯狂的特质。在意大利艺术史中,无论是对图像上的定义上还是对事物语义上的复原,对于光的研究一直占据着中心地位。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在十九世纪的画作里有对十六世纪威尼斯绘画艺术的继承,又有巴洛克时期明暗法绘画的特点。还有众所周知的是,十九世纪艺术家们对光的敏感可以追溯到乔托和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这两位绘画大师。
在色彩之中,光明和黑暗相互交织,如来自远古的舞蹈,让艺术的表达在感性和理性的追求中达到平衡;艺术家们渴望表现得更多,从而迫使他们冲破已知的视觉界限。我们的双眼仿佛是被施了魔法,这种目光如此地狡黠,不安而且情绪化,能让我们超越真实去窥探事物的本质,并发现那些在纯净的目光下难以察觉的细腻变化。这就是为什么即便这只是一种选择或是一个任务,绘画都应该源于真实,高于真实,一幅画作中的光线总是静止在画家最渴望描绘的那一瞬间。
此次展览的画作主要是来自那些出生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到十九世纪末的画家的作品,也就是说,我们的画作主要都是在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头十年左右创作的。七十多名意大利艺术家中很多是来自托斯卡纳,这个大区对于色彩和光线关系的研究非常具有代表性,如有浓重的个人特色点彩派,如在几十年里对该地区影响都非常大的形象艺术,以及从点彩派发展而来的由利沃诺画家组成的利沃诺小组。
这些艺术家中有一些名字在历史上非常著名,譬如乔万尼•博尔迪尼、维琴佐•卡比安卡、 莱奥内托•卡皮耶罗、伽利略•基尼、乔万尼•法托里、奥斯卡•基利亚、弗朗切斯科•曼奇尼、弗朗切斯科•保罗•米凯蒂、普林尼奥•诺梅利尼以及阿尔贝托•帕西尼。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这扇艺术史的大门背后,仍然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大师以及那些我们还未曾注意到的精美作品,而这些艺术品大部分都为私人收藏家所有。从新印象画派的笔法到细腻的展示,这些艺术家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对绘画技法进行了广泛的尝试;与此同时,我们在研究对比中发现,在这个相对平稳的时期里大部分的画作有着相似的题材,没有太多的冲突。即便是我们能感到一些叛逆的元素和一点自由发挥色彩,如象征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国际化的风格特点,这些作品仍未达到所谓的先锋派的特色,而这些艺术家有的是受其时代的局限,有的出于自己的选择,并没有进行更加激进的尝试。他们的作品依然描绘着立体的空间,确定的形式,相似的对象以及保持着带有古典风格的装裱。
此次的展览如同一次旅行,我们徜徉在陆地和海洋的不同色彩里,漫步过草原、沙滩和松树林,在仿佛静止的时空中欣赏意大利最真挚最美丽的一面;同时,这又是如此贴近我们生活的一次旅程,沐浴在阳光下的农民、渔翁和牧人,或是在半明半暗的寂静房间中,插好的一束鲜花或是端坐的人物……这些作品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南北正在慢慢融合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普罗大众的小故事。
这些故事题材中有很多受到了私人客户的喜爱,如室内景观、肖像画、花园、静物以及清新的户外景色;同时也有各种社会题材,如劳动的场景、孤独的少年、娱乐的画面,当然还有复兴运动时期的战争题材。在这些凝固的瞬间中,有令人难忘的明净早晨,苍白的午后,漫长的黄昏以及钴蓝色的午夜。
让我们在变换的风景中,在长久凝视的回忆中开始此次旅程。首先看到的是阿尔贝托•帕西尼《远处的峭壁》;然后是吉诺•罗米蒂的《海之诗》,对现实的比喻和象征主义在这幅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深爱着的大海,一浪接一浪不断变幻重复,作者试图表现出其中咸涩的滋味和泠泠水光;或是像保罗•米凯蒂在《白帆船》中描绘的静谧航行,风帆之间透出由蓝到绿的渐变;蔚蓝的大海映照出地中海的金色阳光,仿佛是乔万尼•科拉奇基在《洗浴的人》中描绘的伊甸园般的美景;海天相接处细腻柔和的色彩变化,正如乔治•基内克在《宁静时光》中描绘的一样。
接着,我们又走进了山间与树林,清新的乡村景色是对劳动人民的最好致敬。我们跟随卢杰罗•帕内莱作品中骑马的牧人经历冒险;我们看到卡萨•齐亚尼的疲惫的《年轻的农妇》面露愁容,而在弗朗切斯科•法内利的《溪边》,农民仿佛正要走出画面;转过视线,街道上尘土飞扬,仿佛能听到马蹄乱踏的声音,正如弗朗切斯科•曼奇尼的作品《铃鼓声响)》中所描绘的一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温馨的景色,正如维琴佐•卡比安卡的《托斯卡纳日落》和伽利略•基尼的作品《松树》中描绘的一样;而在阿图罗•达兹的作品《雨后》中,我们仿佛能闻到清新的泥土芬芳,这些自然景色就在我们的身边。
房子的四周是由矮墙和篱笆围绕着的花园,你可以在晨露和午后艳阳中散步;当你悄悄步入房子,仿佛能听见喃喃私语,少女的房间里放着水果,花瓶中插满鲜花,还有各种乐器,小女孩可以那里弹奏钢琴;而在肖像画的房间里,我们可以看到透过窗子的一缕阳光,照在节日的披肩或者小帽子上,帽子上绑着丝带或是插着花,它的主人正狡黠地微笑着;或者我们可以看到军人的徽章,那是能代表男人爱国者身份的象征;在维琴佐•伊洛里的作品《年轻女孩》中可以看到那不勒斯的平民女性的形象,而在《优雅的女人》中则展现了一位举止优雅的年轻女士,如此生动的表达必须归功于莱奥内托•卡皮耶罗 和乔万尼•博尔迪尼灵巧的笔法。
这些作品的题材可以是家庭、化妆品、瓶花、镜子里的倒影,又或者是干草、礁石、河流和松树林,无论是什么,都是意大利的画家们自发展现的图景,他们都生于长于这个如梦境般的美丽国度。然而这个国家仍然被神秘的未知所吸引着,她渴望着走得更远。而这扇未知的大门很快就有有勇气的人去开启了,而那又是另一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