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2013艺术长沙——周春芽、郭伟、丁乙、向京艺术展”将于10月19日至11月18日在长沙市博物馆举行。“艺术长沙”立足全国主推当代艺术,每两年举办一次,如今已成功举办三届,汇聚了张晓刚、方力钧、展望、毛旭辉等当代艺术大家的力作,通过艺术长沙可以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及未来,同时也吸引了众多藏家的到来。本届第四届“艺术长沙”最终确定四位艺术家参展:周春芽、郭伟、向京、丁乙。丁乙作为上海艺术家代表,参加本届艺术长沙,他表示非常兴奋。历届“艺术长沙”都是以“订制”作品为特点,这次丁乙将为艺术长沙带来怎样的新作?是否还将延续十示的风格?作为上海艺术家他又是如何看待艺术长沙?为此雅昌艺术网采访了艺术家丁乙。
丁乙眼中的艺术长沙
雅昌艺术网:您认为今年的艺术长沙与以往几届相比,最大的不同在哪呢?
丁乙:主要是场馆的变更。本届艺术长沙的场地由原先湖南省博物馆改成长沙市博物馆,展厅面积没有以前大,但是展厅很不错。长沙市博物馆当时是由一位苏联设计师设计,,内部空间保留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风格,与上海展览中心很像,虽然面积要小很多,但对艺术家来说很有感觉。
长沙本身没有什么太多当代艺术,谈起长沙让人想到的是马王堆汉墓、走马楼简牍、岳麓书院等,而艺术长沙从一开始就非常关注当代艺术,从举办第一届开始便邀请了众多国内当代艺术家参与。所以我认为“艺术长沙”是将当代艺术与长沙连接的桥梁,这一点上令人感到非常兴奋。
雅昌艺术网:本届艺术长沙由长沙市博物馆馆长陈建明担任策展人,对此策展方式您有何评价?
丁乙:陈建明先生作为博物馆馆长担任本届艺术长沙的策展人,是对当代艺术的展览方式的一次探索。他将在展览呈现方式中引进博物馆的管理机制和学术机制,在市级举办的当代艺术展览中将成为一个个案研究方向。
雅昌艺术网:“艺术长沙”大部分都专为“艺术长沙”而创作,“订制”也成为“艺术长沙”最显著的特点,那么您这次带来的作品有何独特之处呢?
丁乙:这次以长沙市博物馆为展厅划分了四个场地,分别是四个朝向,有连接也有独立的空间。针对这一的场地,我想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特意为之创作的作品。我这次展出了八张成系列的作品,是我从长沙回来以后开始画的,八张作品之间有一种关联性,但基本都是黑白色调。这是因为对长沙的印象是红红火火,前几个月我们去博物馆看展地的时候当时有个纪念展,从门口一直到内厅都是红色调。所以可能是这样的关系,让我想要创作八张黑白的作品,形成一定的反差,是想让我自己沉浸一下,能更多的有一些个人化的思考。
雅昌艺术网:每届的“艺术长沙”都引起艺术界的关注,您如何看“艺术长沙”的学术价值?
丁乙:学术价值有许多不同的面,长沙本地当代艺术不是很普及,举办艺术长沙本身便具有很好的学术价值。这种学术价值更多的是当代艺术对于当地市民的宣传和推介,使更多观众可以看到艺术还有更多层面,更多风格,更多样式。
同时,举办这样的展览对于长沙来讲会比在北京举办这样的展览更有意义。因为在北京我们可以看到画廊、美术馆、博物馆非常活跃,当代艺术很繁荣,所以在北京举办一个当代艺术展对很多人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事,但是在长沙艺术机构并不那么普遍来说,这会带给观众更大的震撼力。
“十示”与我理性的性格和上海情结有关
雅昌艺术网:您学过国画,也做过设计,但为什么后来会转向了抽象艺术的创作?您如何理解抽象艺术?
丁乙:我最早是在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学设计,毕业后进入工厂设计玩具。但是当时并不想终身在这个岗位上做这份工作,所以80年代的时候我又想继续考学,为以后出路谋发展。我一开始就很喜欢油画,在做设计的同时我就一直自学油画,学习巴黎画派的风格,在我早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有巴黎画派的痕迹。但是当时中国油画教学还是从苏联传过来的,这种风格不利于我考学,所以是选择了国画,一个完全陌生的专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放弃了油画。在学国画的同时我还仍坚持做当代艺术。现在看来设计、中国画以及80年代现代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我的艺术创作有很深的影响。
1988年我开始决定画抽象画。但当时在中国并没有纯粹画抽象的,很多抽象艺术在我看来实际是意象艺术,是对应已有经验的抽象。而我想做的抽象是理性的、分析性的,是永恒的、结构性的。这个抽象理念的建立和我早年学塞尚有一定关系,在塞尚的艺术中是一种永恒的结构,具有推理技巧的抽象。所以我想做是非常纯粹,与现实经验离得非常远。当时我还写过一些宣言式的文字,比如“让绘画不像绘画”,我要把绘画和其他领域进行嫁接,形成一种新的绘画面目。所以我当时把绘画艺术和设计结合,最早的抽象作品像抹布像地板,没有绘画性,没有我们以往的经验,只有削弱这些,我才能找到新的方向。
雅昌艺术网:介绍一下你创作第一幅十示作品时的情景,十示的灵感来自于何处?这个十字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
丁乙:正如上面所介绍的,1988年我决定把绘画回到最基本的逻辑中,比如十字符号,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希望自己的作品非常理性,没有太多能够形象阐释的系统,跟现实没有太多的联系,然后就有了这个十字,但是它又有比较大的包容性,它的纵横结构和整个人类的系统是有关系的,但这个关系又没有具体的对接和确切的对应物,具体指什么是模糊的,所以采用这个符号是为了避免干扰。当时也有宣言的意味,想要以这个最初点出发,形成自己绘画的语言。
雅昌艺术网:您的作品中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十字,能创作出这样作品的艺术家一定是一位非常勤奋和专注的人,您的性格是怎样的?您是用什么方式保持这份专注?
丁乙:是的,其实我创作抽象艺术与我的性格有关系。我具有冒险性,而且仍准的事情比较坚定,这两个性格能够使我在这个抽象艺术的领域里面能够持续创作25年。
另一方面来自我生活的环境。比如我对理性的喜爱,对绘画结构的敏感实际是来源我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感情。我从小生活在这座高楼街道密集的城市,建筑的结构在哺育着我。非常明显的是当我在学画时,对城市街道的风景很感兴趣,但对农村风景并不感兴趣,对于一个街景一个小巷很有表现的欲望,特别是在八十年代,上海是整个老工业基地的景象,整个城市是灰灰的,忧郁的,很符合我当时的内心。
雅昌艺术网:请您谈一下十字到米字是怎样的演变历程?
丁乙:实际上十字和米字是一回事,并不是符号的变化,而是符号的丰富。实际是十字的偏移变成了米字,今天我已经不再把十字看成是有意义的事情,它在八十年代中期中国还没有纯粹抽象艺术的时候,十字是具有意义的,但在今天抽象画普及的时候,十字符号的意义已经变得微不足道了,已经变成了某种笔触,这种笔触只是多一笔少一笔就成为十字或米字。
“艺术长沙”助推城市收藏文化
雅昌艺术网:对于抽象艺术的欣赏,在普及的层面仍然存在不小的障碍,您认为抽象作品的价值在哪里?
丁乙:可能对于收藏家来说,会有他们自己的视觉经验和选择。可能在目前来看,在当代艺术中,抽象艺术的认知度会相对比较难,它的观众群、收藏群并不那么巨大。这并不是一个市场与价值的关系,实际还是一个认知的关系。但是我并不想要把抽象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门类分离出来看,因为它在今天就是艺术家的某种创作。
抽象艺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提供一种思维的方式,通过思维的打开,每个观众可以对绘画又新的理解。通过抽象艺术,也使人们明白绘画不一定要表现和现实生活对应的内容,思维可以有更多自己理解的空间。比如像我的作品可以理解是星空、城市建筑,鸟瞰等。
雅昌艺术网:在您将来的创作历程中会有哪些新的想法与突破呢?还是会继续探索十字的主题吗?
丁乙:寻找新的想法,寻找新的突破一直是艺术家的使命。但对我来说是具有连贯性的,所以我很难预测,未来会做什么改变,我只能知道我下一张画会画什么,因为下一张画会和我目前的创作具有连续性。
有人说我创作25年不变,绘画是我创作的主线,也是有变化,也在寻找不同的线索。我还有许多想法想要表达,所以我会借助不同的媒介,包括雕塑、装置、建筑、设计等。绘画这条路可以很明显看出我艺术理念的发展,但还有很多艺术延伸的想法,有片段的灵感需要表达。与品牌的合作也同样是我对事物的兴趣,这种兴趣是还没有经历过,想要探索它的可能性,包括爱马仕、Johnnie Walker等,也许当我对他们了解后就没有兴趣了,所以我觉的艺术家就是需要探索很多未知的东西,当有未知变成了已知,就有可能转向下一个未知。
雅昌艺术网:您认为像湖南长沙这样一个城市需要如何进行当代艺术的普及呢?
丁乙:艺术长沙对于长沙来说已经是一个品牌,已经做了很多届,每一届都会在宣传方面、推介方面比较完善,艺术长沙已经成为学术和推广兼顾的文化品牌。
雅昌艺术网:“艺术长沙”在当地推荐中国当代艺术,您认为艺术长沙对于这个城市的收藏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丁乙:当代艺术主要集中在北京,有活跃的美术馆和民营的艺术机构和画廊,有了这些层面才能与国际进行交流。而长沙,包括其他内陆城市,当代艺术发展存在很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像“艺术长沙”这样的品牌正表明了有许多民间人士在推动当代艺术,这对于长沙城市的收藏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它会推动城市文化收藏。
雅昌艺术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