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每处大型聚居地均拥有各自信奉的神祇家庭和城市的守护神,祂(ta,称神的第三人称代词)们被供奉于神明的“居所”——神庙之内。埃及人称神庙为“per netjer”,意为“神的家”。
与生活场所不同,神庙多由石头建造,它们是宇宙永恒秩序的所在。除了一些特例之外,神庙一般为东西朝向,与太阳运动的方向一致。神庙的建筑形制非常相似:最前端的是象征着地平线的塔门,门前通常有一条两旁排列着羊头狮身石像的引道直通尼罗河畔或另一座神庙。塔门之后的露天庭院,即神庙的前庭,是整个神庙建筑中唯一可以向大众开放的地方。神庙的主体部分由一个或多个列柱大厅组成,位于列柱大厅之后的是陈列着神像的神庙主殿。从多重的塔门进入,屋顶递次下降与地面逐渐增高,从宽敞明亮的庭院到光线暗淡的内殿,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了悬殊的等级差别。最终能深入祭祀主殿的,唯有国王和高级祭司。此外神庙还是一个代表宇宙的地方,圣湖象征着万物之初覆盖大地的水,带有群星图案的深蓝色天花板代表天空,莎草状的石柱象征尼罗河流域的植物以及生活在其间的各类生灵,而保卫这一切的则是伟大神祇在人间的化身——各种各样的神圣动物雕像。
在古埃及,平民信徒无法接触到神庙圣殿中的主神神像,于是转而寻求更加贴近于其自身的神祇——通常是本地守护神或民间崇拜的著名人物。家庭保护神对于古埃及人而言极其重要。古埃及人会为当地最重要的神祇专门修建祭坛,或是在家里祭祀与他们工作职业相关的守护神。尽管无法亲眼见到神庙内的主神神像,古埃及人仍会将其作为崇拜对象,前往神庙进献贡品来向神祇请愿。
埃德富鹰神荷鲁斯神庙
Temple of the God Horus in Edfu
托勒密三世于公元前237年在一座更古老的神庙废墟上始建,直至公元前57年托勒密十二世时完全建成。(保罗·马里尼2012年11月摄)
埃德富鹰神荷鲁斯神庙廊柱
丹德拉哈托尔神庙廊柱
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约公元前1279年5月31日-公元前1213年7月或8月在位)为他死去的爱妃妮菲尓塔莉建造了哈托尓神庙,并向爱妻妮菲塔莉致敬。神庙里刻有流传千古的情诗:“我的爱是唯一的,没有人能和她相提并论,她是最美丽的女子,仅仅从我身边经过,她就偷走了我的心!” (保罗·马里尼2011年10月摄)
伊斯纳哈奴姆神庙多柱厅
该神庙由托勒密六世(约公元前181—前145年在位)在第十八王朝一座神庙遗址上翻修的。主要祭祀创造了人类和动物的哈奴姆神和当地守护神尼斯以及他们的儿子杰斯马奈佛。神庙仅剩罗马时期的多柱厅,其主体是公元一世纪罗马皇帝克劳索斯和维斯帕下令建造,装饰工程在三世纪由迪克斯完成。
神庙廊柱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