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ㅤ文明初现
安第斯山区的第一次统一
大约15000年前,秘鲁先民就在这片土地上生衍繁息。他们最早居住在山洞、岩穴里,以狩猎采集为主获得生活资源。从公元前6000至公元前1500年之初,安第斯山的秘鲁居民发展农耕,开始改良作物、驯化动物、建造房屋、从事纺织,村落聚居形成规模。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间开始出现许多大规模公共祭祀场所,最著名的就是卡拉尔文化的神庙建筑群,载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间北部沿海地区的库比斯尼克文化和高海拔地区出现阶级分化。这个阶段晚期,陶器迅速发展并普遍推广到安第斯全域。公元前1300年前后,秘鲁进入查文文化发展壮大时期,最终完成安第斯山区域第一次大统一。
秘鲁早期移民迁徙图
考古界普遍认为,最早的秘鲁居民大约是在15000年前穿过白令海峡逐渐向南迁徙的亚洲移民。他们来自欧亚大陆,一部分移民经我国新疆地区,到蒙古国,到俄罗斯东部,一部分移民从我国腹地出发,来到俄罗斯东部。他们都从白令海峡渡海来到北美,途径中美,进入南美,到达智利一带生衍繁息。人类学家对秘鲁和亚洲两组人群进行DNA测定,比对研究证明了这一推断。两地居民的面部特征、服饰习惯、民歌民乐等都很相似。古代秘鲁和中国文化也有许多相同点:都使用结绳记事;都崇拜鸟类、特别是虎豹等猫科动物、蛇或龙等爬行动物;都喜欢用羽毛制品和草编制品;都善于画壁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