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古代文明没有自己的文字,但物质文明非常发达。通过对秘鲁出土的古物进行研究,可探知秘鲁古代历史和文化。古代秘鲁烧造的陶器数量庞大,造型超级丰富,其中马镫口陶瓶最具特色。马镫口陶瓶有个显著特点,即瓶口、颈和提梁合为一体,圆管状口颈部往下分为两根圆管,两根分叉的圆管圆弧向下形成环形提梁,再接在瓶身上,圆管与器身相通。这一形态颇似马鞍上垂下的马镫,故中国学者将其命名为马镫口陶瓶。瓶口、流、鋬与提梁都在马镫口这一巧妙设计上,如此奇特设计在南美古代文明之外的其他文明中尚未发现。
马镫口陶瓶在秘鲁延续了3000年历史,源于库比斯尼克文化和查文文化,盛于莫切文化,渐衰于契穆 王国时期。
一、库比斯尼克文化时期的马镫口陶瓶
库比斯尼克陶工将人、动物、植物等生活中常见形象制成陶质容器,并将表面打磨光亮。马镫口陶瓶就是其中杰出代表。秘鲁中央银行附属博物馆人物形马镫口陶瓶,通高29.5厘米,除人面外其它部位均抛光,面部布满划痕,并施以朱砂,马镫口横向安装在头顶上。秘鲁拉尔科博物馆仙人掌形马镫口陶瓶,通高16厘米,瓶体塑造成大地上长出了圣佩得罗仙人掌。这种仙人掌是制作致幻剂的原料,是祭司沟通人与神的物质。利马博物馆猴形马镫口陶瓶(图1),高26.5厘米,瓶身为一只蹲坐着的蜘蛛猴,整器被抛光并涂上颜色和纹饰。
库比斯尼克文化猴形马镫口陶瓶
二、查文文化时期的马镫口陶瓶
查文马镫口陶瓶体现了查文文化的宗教气息。秘鲁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国家博物馆猫科动物形马镫口陶瓶,高30.5厘米,瓶身被塑造成一只蹲坐着的大型猫科动物。秘鲁先民崇拜猫科动物,认为美洲虎(即美洲豹)和美洲狮是陆地霸主,拥有强大而神秘的力量,故把它们的形象塑造、描绘、纺织、雕刻到各种生活用具、服饰和建筑上。查文马镫口陶瓶吸收了库比斯尼克马镫口陶瓶抛光工艺,并拥有自己独特的装饰技艺。查文人将其最擅长的雕刻技艺运用到了陶瓶装饰上。秘鲁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国家博物馆球形马镫口陶瓶(图2),通高22.6厘米,黑色陶瓶通体采用高浮雕手法雕刻出一个长獠牙的祭司脸部,精准地捕捉到了祭司获得美洲虎般神力的面部神态。查文马镫口陶瓶散发着萨满教的神秘气息,符合宗教统治的特征。
查文文化球形马镫口陶瓶
三、莫切文化时期的马镫口陶瓶
莫切文化是秘鲁古代文明之区域文化蓬勃发展阶段的一个最重要的地域文化。莫切文化在吸收了库比斯尼克文化和查文文化马镫口陶瓶的基础上,将马镫口陶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其造型特别丰富。依据其瓶身所表达的物象来分类,有人物形、肖像形、动物形、植物形、生活场景形和几何形。
1、人物形马镫口陶瓶(图3)
查文文化球形马镫口陶瓶
人物形马镫口陶瓶是指器身塑造成莫切神或莫切人形象的马镫口陶瓶,有各种神人、祭司、武士、平民、俘虏等造型,神形兼备,犹若真人。陶瓶上人物的形象、姿势、头饰、服饰、持有物等都对研究莫切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2、肖像形马镫口陶瓶
莫切文化肖像形马镫口陶瓶
肖像形马镫口陶瓶是指器身塑造成人物头部形象的马镫口陶瓶,有神人、人物肖像和骷髅头等,面部生动,惟妙惟肖。肖像为真人头部的一半到三分之二大小,采用模具成形,再雕刻细部和上色,高度还原真人的神形,技艺高超。肖像形马镫口陶瓶是了解莫切人长相、妆容、头饰及其生死观念的重要实物资料。
3、动物形马镫口陶瓶
莫切文化动物形马镫口陶瓶
动物形马镫口陶瓶是指器身塑造成动物形或动物头的马镫口陶瓶,有鸟类、大型猫科动物、爬行动物等。鸟形有山鹰、鸮,它们是天空霸主。大型猫科动物主要是美洲虎(又称美洲豹)、美洲狮,它们是大地的霸主。爬行动物主要是蛇和蜥蜴,它们是通往地下的精灵。莫切人认为万物有灵,特别是自然界的强大动物,把它们塑造成瓶形,加以崇拜。此外,还有鹦鹉、蝙蝠、猴、鹿、鸭、鱼、蛙等动物形马镫口陶瓶。这些动物与莫切人的生活休戚相关,有的是食物、有的是宠物。还有成对动物形马镫口陶瓶,多为动物的交配。
4、植物形马镫口陶瓶
莫切文化土豆形马镫口陶瓶
植物形马镫口陶瓶是指器身塑造成植物形象的马镫口陶瓶。这些植物是莫切人的主食和瓜果等,常见的有土豆(图6)、玉米、木薯等。秘鲁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国家博物馆土豆形马镫口陶瓶的瓶身就是一个人格化的大土豆,通高27.5厘米。瓶身施了一层如土豆颜色的淡黄色化妆土,瓶体表面似土豆表面凹凸起伏,并绘有眉毛、眼睛、嘴巴以及胡须等。莫切陶工这种写实风格结合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在南美陶艺中堪称一绝。
5、生活场景形马镫口陶瓶
莫切文化制酒场景马镫口陶瓶
生活场景形马镫口陶瓶是指器身塑造成莫切社会生活中的场景的马镫口陶瓶。莫切十分善于将生活的各个方面,微缩成一个个场景,塑造成陶器器身,有祭祀、耕地、制酒(图7)、行舟、房事、建筑等场景造型。场景形马镫口陶瓶造型最为丰富,真实地再现莫切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6、几何形马镫口陶瓶
莫切文化武士奔跑纹圆形马镫口陶瓶
几何形马镫口陶瓶是指器身塑造成几何形状的马镫口陶瓶,腹部呈球形、方形、圆柱形、圆锥形、圆环形、梯形、阶梯形等,不论哪种几何形,其底都是平底。其中,球形马镫口陶瓶最为常见,且球形腹上通常描绘各种画面,有祭祀、战争、奔跑(图8)、狩猎、弋射、捕鱼、行舟、音乐、舞蹈、人物、动物、植物、太阳等图案。梯形腹,即扁平腹,有的梯形马镫口陶瓶腹部雕刻猫科动物、太阳等形象。若几何形瓶腹上塑造了场景,则归入场景形马镫口陶瓶。若其上塑造了动物,则归入动物形马镫口陶瓶。若其上塑造了人物,则归入人物形马镫口陶瓶。
四、契穆王国时期的马镫口陶瓶
契穆王国时期官邸雕塑马镫口黑陶瓶
契穆王国(约1100-1470年)以莫切为源头,吸收了瓦里、西坎等文化元素。虽契穆王国拥有灿烂的文化,但这一时期的马镫口陶瓶数量锐减,制作一般。秘鲁国家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博物馆官邸雕塑马镫口黑陶瓶(图9),高25.4厘米,宽13.5厘米。瓶身为一个管理者在官邸中的画面。此器继承早期西坎文化制陶技术和艺术风格,契穆陶工擅于制作单色调(灰色至黑色)的模制陶器,因模具大量使用,其艺术价值大大降低。这些产品普遍没有原创性和创新性,也不太注重细节。与莫切和西坎文化明显不同的是,在契穆艺术品上,宗教主题图案似乎失去重要性而变得不太常见,更关注于世俗性。五、马镫口的涵义独特的马镫口有着深刻的涵义。马镫口蕴含着秘鲁先民阴阳合一的哲学观念,即天为一,一生二,曰阴阳,阴阳合,万物生。这种朴素的哲学观与中国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观不谋而合。阴阳合一观念早在查文时期建筑上就有充分体现。查文·德万塔尔遗址的主殿东大门由黑白两种石材建成,大门南半边用白色花岗岩和砂岩,而北半边则用黑色石灰岩建成。两根巨大的圆形门柱上分别雕刻着具有凶猛动物特征的神人,为一雌一雄。黑白分明、雌雄相对融合在神殿主大门上传递了宗教意义,更表达了阴阳合一的思想观念。阴阳合一观念还表达在金银器上。在锡潘王的脖子上戴有一串精致异常的花生项链,几乎与真花生一模一样。此项链一边是白色的银花生,一边是黄色的金花生(图10)。阴阳合一观念是秘鲁古代文明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瓦里文化(约公元650-公元1000年)和西坎文化(约750-1375年)里的半金半银饰品和器物都是阴阳和谐观念的外化表现。
莫切锡潘王的金银花生项链
朴素的思想观念离不开所处自然环境的影响,离不开对自然的观察、思考和适应。马镫口陶瓶的马镫口与阴阳合一观念有关,与地理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秘鲁北部沿海地区是大片沙漠地带,气候干燥少雨,秘鲁先民修建水利工事,引山谷水灌溉农业,储备生活用水。储水容器必须考虑当地环境,防止水分蒸发。马镫口陶瓶符合这一需求,口与流合二为一,整个陶瓶仅一个小口,口径在2至3.5厘米之间。这样,瓶里的水在干燥地区便不易蒸发。此外,马镫口也是提梁,便于携带,还可悬挂,防止碰倒。即使碰倒,马镫口的环形设计可阻缓水流出的速度。
六、马镫口陶瓶的功用
通过马镫口陶瓶考古发掘出土情况和陶器上的绘画可知马镫口陶瓶至少有三大功用。
功用一:这种陶瓶是生活用器。莫切陶碗上描绘的纺织情景里出现了马镫口陶瓶,有动物形的,也有几何形的,有的悬挂在横梁上,有的放置在地面上(图11)。马镫口陶瓶被描绘在莫切人劳作的场景里,可推断应是水器,用来盛水,供劳动者饮用。
莫切纺织场景图
功用二,这种陶瓶为祭祀用器。秘鲁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国家博物馆莫切马镫口陶瓶(图12),通高24.5厘米,球形腹上部塑有一位神情肃穆、庄严端坐的莫切神像,神像前绘有一个马镫口陶瓶和两只盛满食物的碗。此瓶描绘了莫切供奉神的情景,碗内贡品、瓶中美酒以供神。秘鲁古代文明祀神仪式里,常用玉米酿造的奇查酒来供奉神,以祈求风调雨顺。由此可知,莫切马镫口陶瓶可用作盛酒奉神的祭器。此外,查文德万塔尔神庙遗址也出土了马镫口陶瓶,可为其作为祭器的佐证。
奉神场景马镫口陶瓶
功用三,这种陶瓶大量出现在莫切墓葬里,为陪葬品(图13)。有的马镫口陶瓶出土在墓室壁龛里,有的出土在墓室的两端,有的出土在墓室侧边,没有固定位置。墓葬等级越高,陪葬的马镫口陶瓶越多,陶瓶造型也越丰富。1989年北美考古学家克里斯托弗唐南发掘了一座被盗的王室墓葬,一次出土了6只马镫口陶瓶。其中一只鸮形马镫口陶瓶出土完整,制作精细,形态逼真。
秘鲁拉尔科博物馆莫切墓葬复原场景
七、结语
将整个瓶身雕塑成人物、肖像、动物、植物和各种生活场景不是秘鲁古代文明所特有的,世界其他文明也有。但是,唯有秘鲁古代文明将陶瓶器身塑造到了一个极致境界,似乎凡是物象皆可成瓶身,且数量巨大,生动形象。马镫口陶瓶是实用容器,也是极具创造力和表现力的陶塑。马镫口陶瓶将观念、艺术、生活和实用融合,表达了民族的精神信仰和民族气质。纵观世界各个时期各地区的陶器,马镫口陶瓶堪称世界陶塑与实用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