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新闻】“馆藏古琴保护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青岛顺利召开

news_publish_date: 
2020-12-14 15:33
news_author: 
图/文 罗琦
Body: 

11月29日至12月1日,湖南省博物馆与青岛市博物馆、中国博协乐器专委会共同主办的“馆藏古琴保护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本次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共有来自法国普雷耶钢琴修复中心、日本古琴振兴会、香港大学、湖南省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等国内外十余家文博单位及古琴业内3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围绕馆藏古琴保护与修复、传统古琴斫制、出土古琴概述、古琴文化传播等内容,分享了东西方经验与最新研究成果。

研讨会合影

青岛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辛龙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中国博协乐器专委会、湖南省博物馆以及国内外嘉宾对青岛文博事业的关注支持表示感谢。青岛市博物馆馆长邱玉胜总结青博历年馆藏古琴的活化利用成果,为馆藏古琴保护合作项目、新馆城市“文化客厅”定位提出新的畅想。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袁建平分享了湖南省博物馆在馆藏古琴研究、保护、修复、展示、传播等方面的成果,回顾了湘青两馆十多年来的多次合作,希望今后双方携手共进,形成更加有力、有效的工作机制,在更广泛的领域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袁建平副馆长主持研讨会

香港大学音乐系研究员杨元铮概述了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枯木龙吟”的流传经历、鉴定过程,分析了红外线拍摄、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在古琴斫制工艺、文字识别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日本古琴振兴会会长武井欲生梳理了日本与古琴相关的文献,赏析日本国宝级及重点保护级古琴,分享日本对于文化遗产多重价值的认知体系,认为古琴是物的见证而非可用之器,以及承接“过去”、保持“现在”、传给“将来”的修复宗旨。中国博协乐器专委会秘书长张翔通过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的考古发掘、现场信息提取及文献考证,从考古学、音律学等角度,分析该处春秋早期遗址的价值与意义。郭家庙曾国墓地曾陆续发现了最早的簨簴、瑟,墓地南边曹门湾墓区86号墓出土了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古琴,这一重要发现为考证古琴起源与发展脉络,提供了新思考。湖南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王宜飞结合馆藏古琴保护修复工作实践,分析古琴与馆藏古琴在概念、法规、保护修复要求等方面的差异,探讨馆藏古琴保护理念和修复原则,探索建立馆藏古琴保护修复技术标准,强调前期保护性研究在馆藏古琴修复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出馆藏古琴保护修复不但要遵循文物保护理念和修复原则,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做到技术创新、理念创新。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碑帖研究与保护中心专家委员孙嵩以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馆藏明代古琴“秋波”的修复为例,遵循文物修复原则,兼顾文物音乐属性,采用传统古琴修复技艺和文物保护科技相结合的方式在最大限度保留文物信息的前提下,提高琴体稳定性,满足了“秋波”琴保存、研究和展示利用的需求,为同类馆藏古琴文物的修复提供了参考与借鉴。青岛市博物馆项顼基于该馆 “博琴雅韵”教育品牌的创建与推广,概括出多维度阐释古琴价值、多媒介宣传展示古琴文化的传续方式,认为内强保护、外化利用,让博物馆成为古琴文化代际传承的融平台。著名编辑、学者严晓星基于古琴文献整理和出版现状,结合整理经验,认为要扩大琴学范畴、甄别琴谱、关注最新学术成果,为博物馆确定古琴出版项目选题提供建议。法国古典钢琴修复师Jean Ramano介绍了欧洲古典钢琴保护修复现状、法国关于钢琴“保存”与“修复”的差异,并结合1849年制造的普雷耶钢琴修复案例进行说明。

法国古典钢琴修复师Jean Ramano介绍欧洲古典钢琴保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