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湘博讲坛 第111期 吐鲁番汉唐文物与丝路文明
题目:吐鲁番汉唐文物与丝路文明
时间:2025年5月17日(周六) 9:30—11:30
地点:湖南博物院学术报告厅(一楼)
主讲人:单爱美
主讲人简介
单爱美,西北师范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毕业。现任《吐鲁番学研究》编辑部负责人,文博馆员,《吐鲁番学研究》执行编辑,兼职中共吐鲁番市委党校讲师,主讲“多元一体的吐鲁番历史”。主要从事期刊编辑及敦煌吐鲁番学研究工作。
讲座回顾
5月17日上午,“聚宝之盆——新疆文物珍品展”第五场专家讲座邀请了《吐鲁番学研究》编辑部负责人、执行编辑单爱美为观众带来“吐鲁番汉唐文物与丝路文明”专题讲座。
首先,单爱美指出,丝绸之路在汉唐时代最为繁盛,吐鲁番的历史和文化与丝绸之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吐鲁番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也是东来西往的客商与僧侣驻足汇聚之地,他们定居于此,逐步形成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融合、多宗教并存的社会格局。
单爱美的讲座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西汉时期的车师国和戊己校尉。他说到,车师初名姑师,始见于《史记·大宛列传》:“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当孔道”。车师王陵位于沟北台地上,南与交河故城隔沟相望。1994年考古人员在此发掘墓葬55座,随葬品丰富,可能是汉代前后车师贵族的墓葬。西汉元帝初元年(公元前48年),汉元帝在吐鲁番盆地设置戊己校尉。这是中原王朝首次在吐鲁番设置管理机构,标志着来自中原地区的汉人开始在此定居,并与当地车师人共同开发、建设吐鲁番。收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曲柄铜镜”、吐鲁番地区博物馆收藏的“漆盘”等出土于新疆地区并且具有楚文化特色的文物,正是汉人在吐鲁番地区生活的例证。此外,单爱美还提到,柳中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曾是两汉王朝经营、开发西域的一处重要据点。它位于吐鲁番地区鄯善县鲁克沁镇,面积近1万平方米,北靠火焰山,东连同为两汉时期吐鲁番地区屯垦之地的高昌城。
在讲座第二部分,单爱美讲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高昌郡和高昌国的概况。西晋末年中原动荡之际,张轨担任凉州刺史,奠定了前凉政权的基础。其子孙相承,统治河西及其以西地区,是为前凉政权。公元327年,前凉张骏在此“置高昌郡,立田地县”。后来又历经前秦、后凉、西凉、北凉所管辖。公元442年,北凉宗室沮渠无讳和沮渠安周率领其部下“西逾流沙”,在此建立了流亡政权。公元450年,沮渠安周攻破交河城,灭车师前国,吐鲁番盆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由交河城完全转移到高昌城。公元460年至640年,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建立了以汉人为主体居民的高昌国,经历了源于中原的阚(kàn)、张、马、麴(qū)四姓180年的统治。高昌国的辖境,东到今鄯善县境,西抵托克逊县境,北以火焰山为界,南以艾丁湖为限。辖下三府五郡二十二县,户八千,人口三万七千七百。阿斯塔那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东南约42千米处的火焰山南麓冲积地带,南距高昌故城约5千米。1973年,考古人员在阿斯塔那古墓群206号墓葬中,发现70余件隋唐时期的彩绘泥俑和木俑,包括侍女俑、舞伎俑、宦官俑、武士俑、胡人俑以及天王俑和镇墓兽等,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生活图景的直观呈现。
在第三部分“唐宋时期:从西州到高昌回鹘王国”,单爱美系统梳理了吐鲁番地区的政权演变。自汉代开始,中央政权一直把西域纳入版图,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唐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先后设立安西大都护府、北庭大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公元640年,唐王朝统一高昌,在吐鲁番设置西州,并将管辖整个西域的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设置于交河城。9世纪中叶,漠北蒙古高原西迁的回鹘人在高昌建立政权,史称高昌回鹘。高昌回鹘在协助唐朝抗击吐蕃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承袭了唐朝的政治体制。五代、辽(包括西辽)、宋时期,臣属中央政府,与宋朝保持着朝贡关系。单爱美还提到,回鹘是维吾尔族的祖先,隋唐时期活动在蒙古高原,建立汗国,首领受唐朝册封。
在第四部分“高昌故城与丝路文明”,单爱美说到,高昌古城是公元前1 世纪至公元14 世纪吐鲁番盆地第一大中心城镇。城址内分布有大量宗教建筑和居民房屋遗址,曾是西域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中心,展现了城市文化、建筑技术、多种宗教和多民族文化在吐鲁番盆地的交流与传播。此外,他还提到,唐代“十部乐”之一的高昌乐是西州汉人将中原的雅乐与西域的胡乐结合而成的一种胡汉混合新乐种。其特征是把汉人的传统乐器钟、磬、筝、箫、鼓等与龟兹乐中的琵琶、竖箜篌等同时编入一乐队中演奏,呈现出胡风唐韵的多元化色彩,充分反映了汉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融。据记载,隋朝的“九部乐”中,三部出自西域;唐代的“十部乐”中,五部出自西域,可见西域歌舞对中原影响之深远。
单爱美还介绍了中国各地收藏吐鲁番文书的概况。古代吐鲁番地区曾经流行过18种文字、24种语言。吐鲁番出土的多语种文书对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文书所见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维度史实,见证了古代西域与内地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本场讲座是湖南博物院“聚宝之盆——新疆文物珍品展”最后一场公众讲座。展览期间举办的五场公众讲座带领观众深入了解新疆地区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诠释了“大美新疆”的深刻内涵。
